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从身边事说起 17
再识一本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高尔基的名言,曾陪伴无数人走过少年求学时光。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从古至今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挚爱。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书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一)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而正式的书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简牍和帛书。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书籍的广泛推广铺平了道路;而近现代造纸工业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使得书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立体书和缩微图书等。书籍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逐渐丰富起来。

  在造纸术产生之前,书籍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中国有简牍、帛书,古埃及有纸草书卷,古巴比伦有泥版书,还有的将文字记录在动物皮、树叶上,这都是书籍早期的雏形。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书籍逐步向轻便、耐久、易于记载和复制的方向上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书籍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宣告、阐述、记载、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可以说,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进入20世纪,书籍已经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图书出版之后,传统出版业迅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加速了出版产业链的优化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的580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以上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互联网出版、网络游戏、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新的出版业态大量涌现。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已超过750亿元。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种名叫MPR的技术将多媒体数字技术与纸质印刷出版物相结合,可以让图书“开口说话”。只要将图书中需要发声的内容印上MPR码,再将相应的声音文件下载到专用的MPR阅读器中,通过点触书中的MPR码,就可以让阅读器读出相应的内容。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蔡逊表示,MPR技术对推动传统出版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几乎不增加印刷成本、不改变传统的图书出版流程的情况下,赋予纸质出版物听读功能,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跨媒体复合出版的新的出版物种。”

  阅读手段的不断增加,满足了人们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书籍载体的日新月异,让图书所承担的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责任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

  爱读书的杨泽文曾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人们的阅读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图书的出版速度了。”他还记得1979年底,为了购买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他冒着刺骨寒风到新华书店去排队购买,结果不但书没有买到,还被踩伤了脚。

  如今,那个图书匮乏的年代已经过去。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的图书产品从1.5万种增加到27万多种;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我们已经昂首阔步迈进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

  去年3月和今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指导意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化发展进程。今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要用10年的时间,将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

  从2003年改革试点到现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按照中央的部署稳步推进,取得了好成绩。全国580家出版社中,268家地方出版单位和103家大学出版社已于去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了转制任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中,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几家已确定的公益性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余经营性出版单位都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近年来,我国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等形式,打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目前已经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有40家,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传媒板块。

  与此同时,打破地域坚冰,跨地区兼并重组也成为出版发行企业间的一种发展趋势。2008年3月,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国和平出版社的合作重组,推动了中国和平出版社的转企改制;2008年5月,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海口成立,开创中国发行业跨省重组的先河。去年,这种例子更比比皆是:4月,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改制重组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成为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出版社跨地区、跨部门战略重组的第一家出版单位;6月26日,天津出版总社、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告我国出版业以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组建跨地区大型出版产业“航母”的探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数据显示,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新闻出版产业仍然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图书销售增长20%左右,新媒体出版增长42%左右,投资总额增长35%左右。产生了我国首家资产、销售“双百亿”企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市值过百亿元的出版发行企业已有3家。2009年10月成功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国际上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书籍已不再单纯以纸介质的形态出现,数字出版作为我国新兴出版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00亿元,2007年为360亿元,2008年为530亿元,2009年达到75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数字出版已经与传统图书出版产值不相上下,成为新闻出版业强势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网络阅读市场培育方面,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总数达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28.9%。目前,全国手机用户超过6.7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超过2.33亿。新兴的数字媒体,如新闻网站、电子图书、数字杂志,还有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报、手机小说等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日新月异。

  此外,我国出版业的集团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提高了运营能力和效率,保障了产业所需要的资金。出版集团实现了资源集中化,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出版企业的上市,一方面募集了大量资金,为数字出版业务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充分保障;另一方面,上市出版企业成为公众企业,催化了对数字出版等新业务的发展动力。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所所长陈少华表示,目前有六支力量积极投身数字出版行业,产生出整合和叠加效应,加速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第一支力量是信息技术公司,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逐步发展为数字出版综合服务运营商;第二支力量是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机构,以出版数字化为先导,从改造传统出版业务入手逐步推进数字网络出版,主要开拓电子书、多媒体出版、电子报、电子杂志等领域;第三支力量是众多的内部报刊资料出版物,也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整合起来可以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第四支力量是通信、动漫、网游和多媒体开发运营企业;第五支力量是各级各类学术、文化和科技部门已建和在建的内容数据库;第六支力量就是各类专业、门户和综合网站。正是这六支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共同推动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涵盖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音像、电子杂志、网站、手机报、网络游戏、动漫、多媒体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出版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产业,是新闻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式。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表示,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不断加大传统出版产业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优先支持数字内容产业装备的制造技术研发,还要积极探索电子纸、终端阅读器等新产品、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四)

  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化发展,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品种更丰富的内容产品;同时,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也是在为新闻出版产业提供更加庞大、成熟、稳定的消费人群,使新闻出版产业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大力推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农家书屋工程。该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工程自2006年在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进。截至2009年年底已建成农家书屋近30万家,全国4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累计投入近50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

  去年,全民阅读活动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相结合,开展了“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读书征文活动。各地也基于农家书屋开展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科技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