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以赴 争分夺秒———
听救援队员老郝讲述一线救援经历
本报记者 顾 阳 万建民 刘存瑞

  见到郝庆红时,55岁的老郝刚刚排查完巷道出水口回到驻地。他的身旁,就是通往救援巷道口的一条主通道,数十辆救护车正有序排列着随时待命。

  在霍州煤电集团团柏矿抢险救援大队,老郝是年纪最大、矿龄最长的队员。几天前,他也和其他救援队员一样连续奋战在井下,三天三夜没合眼。4月2日早上,疲劳过度的老郝在跨上井口台阶的一刹那,腿一软昏倒在地。

  团柏矿矿长杨荣耀告诉记者,老郝是矿上最有经验的老矿工,透水事故发生后,老郝连工作服也没来得及换,就和其他55名抢险救援队员赶到王家岭。从肩抬排水管,到下井确定线路,再到方案制定与设备运行,老郝参加了援救工作的全过程。

  “打了三天的吊瓶,领导不让我再下井了。可我想多一个人会多一份力量,我一定要下去。”老郝说。

  为了抢时间,老郝和年轻队员一起跳下巷道,肩扛手推硬是把第一批75根排水管铺进了井下。要知道,这些排水管每根重达1.2吨,要6个工人才能扛起一根。

  “因为人手有限,当天晚上,我们一个班上下跑了6个来回,浑身泥浆,腿肿得连靴子都脱不下来。咱就一个想法,能提前1秒,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人的生命!”老郝说。

  说这话时,几辆闪烁着警报器的救护车从老郝身边驶过,扬起了一阵尘土。“可能有被困人员救上来了吧。”目送着救护车离去,老郝自言自语地说。

  在这十多天里,老郝和矿上的抢险救援队员一直吃住在援救现场,甚至连衣服都没脱下来过,实在困了就自己找地方,搭块木头、铺个草袋,抓紧时间打个盹,“想想党和政府救援抢险的坚定决心和有力措施,我哪能歇下来?想想困在井下的兄弟,又哪能忍心去歇歇?”

  水位的下降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新问题又随之而来,因为水泵功率有限,井下水不能顺利抽出,更换大功率设备显然不切实际,不更换设备就影响正常抽水。即便是更换了大功率水泵,供电线路不匹配同样不行。怎么办?

  心急如焚的老郝拔掉针头赶到井下,在仔细排查了管线后,果断提出拆掉逆截阀的方案。“一般排水管都需要安装逆截阀,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倒流。现在拆掉了,排水的阻力减少了,在没有大泵的情况,仍然可以保障正常排水。”矿长杨荣耀说,要不是老郝在现场,其他人都不敢这样做,这一步为援救大规模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老郝说,“为了让更多亲人团聚,只要咱在这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