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深挖潜力拓新路
本报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胡以军

  2010年一季度,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市场合同额逾85亿元,涉及5个国家共11个项目。其中,仅利比亚的房建项目就达58亿元。中国一冶“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

“一冶制造”成中国名片

  “50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是我们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中国一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苑玉成说,“海外市场这条路,一冶走得很扎实。”

  2005年,一冶开始进入印度钢铁建设市场,相继承接了ISPAT公司198烧结机工程、JSW公司的3号焦炉工程以及ESSAR集团的2200高炉工程。其中,3号焦炉施工还创下了印度焦炉建设时间最短记录。一冶在印度钢铁建设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去年上半年,一冶又成功地与印度电钢公司签订了220万吨钢铁项目建设合同,承担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和公辅的全系列项目的建设任务,合同总额达18亿元,是中国公司在印度冶金市场承揽到的最大的一项合同。

  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泗水储配站4台5000立方米球罐全球招标,质量要求近乎苛刻,4台球罐每台内径21米多,重达600多吨,要经受5000吨水的压力试验,在640摄氏度热处理后不变形。

  业主向3家中国企业发出邀请,一冶钢构是其中之一。此时,一冶钢构已生产各类压力容器罐1000多台,其中,石油液化气船罐占国内90%份额。

  “压力容器多采用欧美认证,投标时,一冶没有认证,可提交的方案中我们承诺等同国际标准。”一冶钢结构公司总经理黄涛介绍,由于设计、原材料选定、制造、现场拼接等具有优势,一冶还是拿下了这个合同。

  在施工过程中,一冶派出了压力容器焊工到印尼项目现场重新考试,拿到证书才上岗。

一冶提交的工艺,都在印尼指定的大学试验室现场操作,指标与欧美标准相同甚至超过才采用,“在某些方面中国标准高于发达国家标准,比如焊接,中国的合格率要超过95%。”

  而在津巴布韦,“一冶制造”早已是一张中国名片。该国先后与一冶签过28项工程,总价超过5000万美元,是一冶在海外承建工程时间最长、项目最多的国家。

非钢市场成新增长点

  中国一冶海外掘金,仅仅只是其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一冶施工任务锐减,经营陷入困境。而此时,正值国企改革攻坚阶段,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一冶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充分显现,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只有在改革中破局求发展。”2005年,按照“主业要强、专业要精、主体精干”的新思路,一冶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主体产权多元化改制。浴火重生的一冶,爆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张力。

  2004年,一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武汉琴台大剧院地基工程,该工程地下4层,地上6层,地下室达24米,且没有内支撑。一冶副总工程师王平首次提出、设计并采用“工字形地下连续墙”技术,运用一圈“工”字形结构,创下了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五最”:难度最大、成槽最深、成墙最厚、工艺最复杂、工程量最大,解决了一项地下工程难题。

  2008年,一冶承建了世界上最大口径钢管轧机生产线衡钢720工程,建成后年产直径720毫米钢管18万吨,使衡钢成为国内惟一一家大中小规格齐全的钢管生产企业,可满足电站、石油石化、建筑结构等行业对特大口径、厚壁、高合金无缝钢管的需求。 

  同年,一冶承担了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组装工作,当一冶人在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稳稳架起1.2万吨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时,中国一冶将“一冶制造”的名片发给了全球。

  “一冶国内市场在经受住风浪后依然广阔。”苑玉成笑言。

  在国内市场,一冶在保持冶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拓非钢市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承建了数以百计的电子、电力、汽车、交通、环保、市政等工程项目和100多栋高层建筑,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钢材深加工和房地产开发三大板块及商品混凝土、机械租赁、设备维检三小板块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强了企业盈利能力,新的主业板块也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钢材深加工及装备制造板块上,一冶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以球罐、壳体和石油液化气船罐为拳头产品的钢结构品牌,其中石油液化气船罐制造已拥有全国90%以上的份额,进一步提高了高端钢结构制作能力。2009年4月,由一冶承建的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及金桥大道快速路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施工工期较紧,技术要求较高,施工环境较差而被称为武汉市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这两项工程高架桥总长近17公里,其中钢箱梁总长5113米,钢箱梁总重量6.6万吨,创下国内钢箱梁工程量比例最高的城市立交,国内钢箱梁立交桥中跨度最大、联长最长、截面最高的记录。

技术创新成发展动力

  在进入了建筑业高端领域的同时,一冶迎来了从规模效益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的新时期。

  “一冶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王平说,“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是一冶发展的原动力。”一冶基础公司研发了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工法,并成为一冶拓展深基坑支护领域最有力的支撑点。

  一冶钢构公司继在国内首次制造石油液化气储罐后,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提升船罐制造技术,攻克了壳体制作和安装工艺、焊接工艺及整体热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这种储罐建造技术;拥有了制造精冲模具及工装的全套设备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FB —2500A 全自动液压精冲机。目前,正在制造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吨位的15000KN全自动液压精冲机。

  一冶工业炉公司自主研发的7.63米焦炉炉体砌筑及设备安装施工新技术,在兖矿两座7.63米焦炉施工上应用,解决了超大容积焦炉炉体砌筑和设备安装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