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承接转移中优化产业布局
万建民 廖晓飞

  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但承接产业转移,却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承接转移中探索一条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空间布局是经济活动合理有序进行的基础,关系到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决定着能否协调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要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即以沿江一线为发展轴,打造合肥、芜湖双核和滁州、宣城两翼。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空间开发格局。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就要结合这种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产业布局。

  在承接转移中优化产业布局,要有与产业基础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产业能不能转移过去、转移之后能不能扎下根来,配套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何,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可以说,配套的基础设施建到哪里,相关的产业才能转移到哪里。

  根据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要全面推进皖江城市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示范区内互联互通的交通通信网络和示范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区域能源保障水平,强化人水和谐的水利保障体系,加快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

  在承接转移中优化产业布局,要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科学建设承接载体。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园区条件把其他地区的产业吸引过来,与自身产业相融合,还是通过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直接把产业“搬迁”过来,发展“飞地”经济,都离不开布局优化、功能齐全的产业园区。

  皖江城市带共有69家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这是安徽土地集约化程度最高、现代制造业相对集中、创新创业优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区域,形成了一些优势产业集群。同时,皖江城市带拥有大量未开发的岸线和土地,开发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目前,一些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和项目协作关联度不高、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配套条件还不完善等问题。要在推进现有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实现要素优化配置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在承接转移中优化产业布局,还要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合作是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不合作就不能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一隅一角之地参与竞争,很难有大的作为。

  对皖江城市带来说,加强区域分工合作,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在示范区内部,各个城市之间要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进而带动安徽其他地区加快发展;二是从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入手,通过加强与长三角全面合作、鼓励和支持长三角地区优先向示范区转移产业、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等,加强与沿海其他地区互动,进一步密切与中西部地区合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