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春沙尘天气频繁发生,防沙治沙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相关部门表示,我国近年来土地沙漠化治理成效明显,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已呈递减趋势,但要实现全国可治理沙地基本治理尚需进一步努力———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防沙治沙
本报记者 刘惠兰
  图为宁夏白笈滩林场职工在毛乌素沙地治沙。                   (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宣传处供图)

  随着今春几场沙尘暴的发生,防沙治沙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报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力度不断加强,防沙治沙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沙尘暴发生频次已呈递减趋势。

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国在北方风沙线上,依托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加大沙化治理力度,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之初的12.4%提高到目前的17.1%,工程区实现了林草植被增加,碧水蓝天增多,农民致富能力增强;沙化土地减少,沙尘天气减弱,风沙危害减轻;森林覆盖率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程度提高。三北防护林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启动之初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0.51%。

  沙化扩展形势得到缓解。据第三次全国沙化监测结果,我国土地沙化发生3个变化:一是沙化面积缩减。由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二是沙化程度减轻。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下降到2004年的33.9%;三是扩展区域减少。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有19个省份沙化面积减少,第三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已有27个省份沙化面积实现缩减。与此同时,沙区生态防护功能显著加强。

  沙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沙柳、柠条等原料林基地,甘肃省河西走廊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中药材等,河北省形成了优质梨、板栗、葡萄、仁用杏等等。各地还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探索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经济效益。

  治沙综合效益日趋显现。防沙治沙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据专家测算,我国“三北”地区林木蓄积量接近10亿立方米,相当于吸收了18亿吨二氧化碳。沙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长环境不断改善,数量不断增多。防沙治沙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增幅达10%至15%。

防沙治沙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大力强调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加快构建北方生态屏障,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为建设祖国绿色生态屏障作出不懈努力。

  监测结果表明,截至2004年底,我国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防沙治沙潜力巨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据悉,我国还有近5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沙化土地,增加森林植被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倒逼机制”。在西部广大沙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依然存在,造成水资源断流枯竭,森林植被破坏问题仍有发生,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扩展加剧。因此,防沙治沙形势严峻,任重而道远。

落实“三步走”战略

  据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介绍,我国已明确了防沙治沙“三步走”战略目标,既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目标。近期目标,即2005年至2010年完成沙化土地1300万公顷,目前看,防治任务将有望提前完成;中期目标,即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远期目标,即到2050年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国家林业局提出新时期防沙治沙需要有新思路:

  要坚持防沙、治沙、用沙紧密结合。在“防”上,对生态脆弱地区禁止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不具备治理条件的要划定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在“治”上,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发展灌木林和乡土树种为主,加大封沙育林育草力度,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在“用”上,充分利用沙区的光、热等资源,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沙产业。

  要坚持科学治沙、综合治沙、依法治沙的总体方针,形成林业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农业、水利、土地等部门各负其责,各项措施密切配合,综合防治的格局,严格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加大沙区林草植被保护力度。

  要坚持调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积极性”。国家在信贷、税费、土地使用等方面要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沙治沙,发展沙产业;制定和实行激发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性的新政策、新机制,以形成投入防沙治沙的长效机制。

  要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防沙治沙要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实现生态目标最大化的同时,要保证农牧民增加收入,农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增加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