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从身边事说起⑩
再识一部电话

  据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107.2万户,其中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4738.4万户。我们身边的电话已不再单纯用来通话,行业的发展让移动电话的使用功能愈加多样。它已经可以看电视,可以进行交易支付,可以当作导航仪。基于手机演绎而成的移动互联网,将从多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一)

  住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年近古稀的辛老师最近一直在为是否要换电话发愁,现在用的小灵通是两年前在北京网通推出“一号双机”套餐服务时办的,将固定电话与小灵通手机完全捆绑,只按原固定电话月租收取月租费,打一个号码两个电话都响,很是方便实惠。但现在听说3G发展更迅猛,而且从公交车候车亭广告牌上常能看到更诱人的电话套餐广告,新的套餐融合了固定电话、手机、宽带3种业务,资费上的优惠相互补充,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有吸引力的还不止这些,北京电信最新推出“乐享3G”套餐,同时照顾到用户日益增大的手机上网需求和语音通话需求。

该套餐既包含一定3G上网流量,也包含一定的国内通话资费,最低一档是月基本费59元包500MB,全国接听免费,国内通话费0.20元/分钟,此外还赠送多种增值业务。这些电话套餐客观上反映了我国电信运营商在进入3G时代以来最鲜明的特色,即真正的全业务组合。2008年,在完成最新一轮重组后,我国3大电信运营商全部具备提供此级别服务的能力,电信业从此正式进入了“全业务竞争”时代,通俗地说,“电话”的内涵已经超越对其所有的历史经验,我们也随之进入了融汇贯通的统一通信时代。

(二)

  100多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像辛老师这样的用户比较典型地经历了我国电信行业从“资源短缺”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电话从无到有,从固定到移动,几乎在每个时期,通信行业的步步变迁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变化息息相关。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由于国际上的技术封锁,中国通信行业一直举步维艰。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话普及率只有0.38%。通信的落后,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了影响开放速度的因素,不利于新经济形态的快速形成。1980年,全国公众电话网总容量仅为435.5万门,每100人拥有电话数还不到半部。长途通信更是薄弱,全国长话电路仅为2.2万条,不仅数量少,而且通达地区少,绝大部分电路在业务繁忙时常常发生阻塞。当时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市话靠人工接续,绝大多数长话也需要接线员的帮助,大部分县城和农村基本停留在“摇把子”的状态。

  “一问电话二问路,第三才是谈项目。”国家大力拓展招商引资之后,很多外商来到中国,让他们首先感到不适应的就是通信。1978年以后,我国通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GDP增长速度高出10多个至30多个百分点。我国电话网总规模从1990年的世界第15位迅速提升为目前的世界第一位。通信网络综合能力实现由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全国形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光缆干线,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通信网的技术装备基本实现了由引进为主向国产为主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末,辛老师家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按照当时的收费标准,辛老师付了3000多元电话初装费。那时的政策指导是“原则上每放一个电话号,应能收回一门电话所需的建设成本”。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调整电话初装费,北京初装费下降到每部电话1000元。2001年7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取消市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

  2000年,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被国际电联确定为国际标准之一,这说明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20.1%,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时,中国通信网已经完成了从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的转变,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全国光缆总长度达125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1.79亿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亿户。

  1996年至2001年,中国通信业务年均增长28.8%,累计投资8000亿元,平均年增加固定、移动通信交换机4600万线,电话用户3700万户,网络规模与用户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四川普格县1997年8月开通程控电话,全国所有的县政府都开通了程控电话。我国通信业由制约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瓶颈,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

(三)

  通信业经历着转型。长期以来,由于电信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因此,电信企业高度重视网络、用户、收入等数量指标,忽略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随着用户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及局部电信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再简单依靠投资和用户数量扩张来实现行业的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必须将过去那种拼资源、拼资金,忽视效率和效益的粗放型电信发展模式,转变为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投资效益的集约型电信发展模式。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3G的发展给通信业带来了转型的机遇。3G正是技术进步推动通信行业转型的关键。截至2009年11月底,3G已经达到了1307万的用户规模。2009年被视为中国的3G元年,刚刚起步的3G市场在短短一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全球3G发展的亮点。据工信部3G建设数据显示,2009年3家基础电信企业共完成3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1609亿元,完成3G基站建设32.5万个,建设规模超过10多年来累计规模的一半,开创了全球电信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新纪录。

  而据测算,2009年,3G直接投资的1609亿元间接拉动国内投资近5890亿元;带动直接消费364亿元,间接消费141亿元;直接带动GDP增长343亿元,间接带动GDP增长1413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6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67万个。

  工信部提供的预测数字也表明,3家运营商将在2.5至3年内投入4500亿元,各发展最少5000万至8000万3G用户,总共发展2.4亿3G用户;4500亿元的直接投入将带动上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目前,3大运营商实现了3G网络覆盖的高速扩张。其中,中国电信EV—DO网络已实现全国覆盖,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和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也将分别覆盖238和284座城市。

  通信行业在技术进步中进行着从量到质的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通信行业发展模式从片面强调规模向兼顾规模效益转变,从靠投资和市场驱动增长向靠创新驱动增长转变,通过体制、管理、技术、业务等全方位的创新,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引导消费积聚和消费升级,实现企业的内涵式增长。3G可视电话、手机视频等面向个人应用,宽带上网、家庭网关等面向家庭应用,无线城市、视频监测、移动办公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移动支付、手机阅读等新型业务得到开发。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已经分别开通的软件超市更具意义,包括音乐、视频、导航和商务方面的各种应用将从功能上充分吸引用户。2009年,基础电信企业实现增值电信业务收入1923.0亿元,同比增长12.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1.3%上升到22.8%。通信行业已经逐步摆脱单一依靠语音业务生存发展的局面。现在,新型的发展模式对资本、物质要素资源的需求较少,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制度方面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而后者是内生于企业的资源禀赋,具有无限扩张的巨大潜力。

(四)

  提升发展质量意味着必须节能降耗,通信行业通常被认为是低能耗、低排放行业,但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随着基站数量的大量增加和服务器的大量使用,通信行业在加大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低能耗可能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被高能耗所替代。不过通信行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底召开的亚洲移动通信大会上,GSM协会与气候组织共同推出移动通信行业绿色宣言,中国移动、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是该绿色宣言制定、发布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事实上,中国移动在之前就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了《节能自愿协议》,承诺以2008年能源消耗为基准,到2012年12月底实现单位业务量耗电下降20%的目标。这是中国通信行业第一份节能自愿协议。

  无论是节能自愿协议,还是绿色宣言,其承诺达到的节能减排目标是惊人的。绿色宣言中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通信行业的每个连接产生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较2009年减少40%。根据对2020年移动连接数达到80亿较2009年增长70%的估算,到2020年移动通信行业能够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效果等同于将路面上的汽车数量减少三分之一。而中国移动的节能自愿协议目前虽然只公布了耗电量的节省目标,但20%的节省相当于实现节省用电118亿千瓦时,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通信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需要产业链联动,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示范作用。运营商作为信息通信业的龙头,对产业链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龙头企业已经开始行动。2008年,中国移动积极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大规模引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每套系统每年可以为基站提供电力约5000千瓦时,计划实施后与2007年相比节电11.7亿千瓦时,耗电量同比下降11%;到2010年,力争单位业务耗电量比2005年下降40%。“绿色行动计划”的项目实施后,3年内中国移动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北京市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2008年,中国电信投入2.1亿元用于节能应用,节省电能2.2亿千瓦时,占其总用电量的3.06%;节省能耗费用2亿元,是同年能耗总费用的3.12%。中国联通也提出14项节能措施,中国联通还联合华为、上海贝尔卡特等11家通信设备供应商向电信行业发出“减少木材消耗,保护绿色家园”的倡议,启动了通信产品绿色包装活动,每年将减少木材消耗5.7万立方米。在通信设备集中采购的过程中,运营商对于节能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中兴通讯产品技术总监刘剑刚向记者表示,2008年以来,运营商开始明确地把节能要求写入招标文件。这些行业的变化,消费者未必都能切身体会到,但转变还是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

  当你接到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的电话,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就是一个号码。这一串数字,记录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在地铁里,手机通话以外的功能得到最广泛的体现。上网、记事、阅读、听MP3、收音、看电影,电话的功能和形状愈来愈适合个人需要,通信的业务甚至可以量身定做。

  虽然电话功能越来越复杂,但电信业的未来一定会不断突破传统,给人以智能的、综合的展现。一位行业权威人士曾说,将来的网络是一个平面网,也可能将来的网络终端是一个智能终端,一个人就是一个号码,到哪儿都可以找到。未来通信业是复杂网络、简单终端,最终产生让任何消费者都能使用的便捷终端。无须对接,世界各地的语言都有可能在手机系统中完成转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