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南玉溪:
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
杨清心 周 斌

  面对特大旱情,云南省玉溪市按照认识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行政问责到位的“五到位”要求,和集中时间、财力、物力、人力的“四集中”措施,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落实责任,谱写了一曲曲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抗旱减灾的壮歌。

有水先给困难户老人喝

  玉溪市九街镇吉村的吴玉芬老人今年70岁了,儿子外出打工,老伴患脑梗塞等疾病,她自己也患有骨质增生。3月23日下午,在她家堆着塑料桶、塑料水管的小天井里,吴玉芬感激地告诉我们,村里只要拉水来了,村民组长就先给他们送。     

村干部说,有他们喝的就有老人们喝的,请大家放心。

  我们了解到,吉村党支部有30多名党员,年轻一点的都已经加入到给困难群众送水的行列。共产党员、村民组长吉德发说,“有水就要让这些有困难的老人先喝。”

  在党员们的努力下,困难老人的生活用水解决了。九龙村63岁的吉有利眼睛看不见了,老伴史玉芬有残疾接水也不方便,村里的党员干部用摩托车驮或者肩挑手提,坚持给他们送水,从去年10月,开始一直送到今年2月8日水管接进他们家。九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光飞说,全村1336户中有50多户困难户。村民李凤珍告诉我们,村干部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水管接进家里来了,不用再到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了。

克服困难发展生产

  3月22日上午,顺着山路走了10多公里,在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杨梅沟村,我们见到了在这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李有发和书记助理艾亚琳,他们分别毕业于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

  谈起目前的旱情,李有发和艾亚琳带着我们去看2公里外小石 山上的水源。路上,李有发说,“天太旱,我们支部的20多名党员只要一听见哪里有水就去找,20多公里的山区,差不多每个山头都跑了两次。”

  在小石 山一个凹进去的山面,我们看到一个1米多深的小坑里流出一小股山水。“不能再等了,我们要组织群众动手,在这里挖个塘蓄水,下一步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不会再发愁了。”李有发说。

  在小路边的地头,一些小水窖里还有差不多一半的水,“这对即将开始的烤烟栽种太重要了。”随同我们来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马顺鸿说,山区水源匮乏,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通过烟草公司等部门的支持,先后协调了30多万元的资金,帮助山区的群众修路、建小水窖,克服困难也要发展生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