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板显示业仍需强身健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周子学

  当前,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特别是电视机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高峰期。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个产业也很快能从低谷中走出,并在2009年成功实现好转。这其中,国内市场的突出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除了市场需求强劲外,密集性的高世代LCD面板投资也成为这个产业的一个热点,为全球低迷的经济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也为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前景带来许多期待。

  平板显示产业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重点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2009年,我国仅平板电视产量已超过6600万台,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全年平板电视销量超过2500万台,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电视市场。在平板显示的其他主要产品领域,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方面,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

  长期困扰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缺芯少屏”局面已经一定程度上缓解。近年来,一些整机厂商为了提升盈利能力,纷纷建设模组项目,如今所有的彩电企业都已拥有自己的模组工厂,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

  2009年是以液晶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一年,有超过10个城市,共计划新建6代以上面板项目13个,其中8代以上项目6个,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热点。

  这些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无异于彩电工业“二次创业”。按一条8代线月均产能80万张计算,其年产基板96万张,可切割46英寸液晶电视面板768万片,或者42英寸面板960万片。现在在建和拟建的高世代面板产能按8代线折算总共不超过8条,仍满足不了未来的需求。

  从2009年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态势和投资情况看,我们可以较乐观地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实质性突破,至少在液晶和等离子等主流领域,核心技术缺乏,关键材料仍然空白。

  对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而言,我认为较好的未来是形成少数几个具有技术和规模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毕竟这个产业规模效应明显,全球所能容下的市场主体也不多。同时,借助它们在CRT和当前平板产业中积累的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努力发展下一代显示技术,争取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当然,想要实现这样的情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诸多的条件和探索新发展思路。从宏观政策角度,我们应该加紧做好三件事:一是尽快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为现有的优势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二是要着手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研究,特别要加强基础原理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三是要加快相关人才的培育。

  在产业布局层面,可形成适度分散的面板和整机产业布局,总体上看,可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一些重点城市集中,形成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群,但忌在这些地区遍地开花。

  从企业层面,应该思考如何走出家电行业中“引进—落后—再引进”的非良性循环,探索一条自主创新的做大做强新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