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聚焦 关注彩电业
彩电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庄光平

  编者按 目前,我国彩电工业的年产值接近2000亿元,在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总量中占比达23%左右。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彩电工业迎来了产业振兴的转折点。在平板电视的带领下,不仅国内销售业绩蒸蒸日上,海外销售也迅速扩大。长期困扰业界的面板等上游零部件瓶颈得到破解。2010年彩电业的春天将更加精彩。

销售激增促企业盈利

  沉寂多年的乐华彩电高调“亮相”,濒临退市的厦华彩电扭亏为盈———2009年,彩电企业过上了好日子。而这一年,正是平板电视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彩电企业转型变革的重要一年,平板电视销售如火如荼,LED(发光二极管)液晶电视也扬帆起航。 

  平板电视时代的彩电业一片勃勃生机,行业正在步入快速成长期。来自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平板电视零售量为495万台,同比增长81%,较去年12月份增长54%。可以预期的是,2010年平板电视销售仍将上扬,并保持高速增长。 

  在彩电业排名前三的创维数码集团,1月的彩电销售大幅攀升。数据显示,1月创维平板电视机销量达85.3万台,同比增长97%,电视机总销量为94.7万台,增幅22%。与此同时,创维海外液晶电视销售量为1.49万台,同比增长171%,包括CRT在内的彩电总销售量增长40%。 

  在2009年,平板电视的强劲表现也让多数彩电企业欢欣不已。海信电器预计2009年净利润增长100%以上。海信电器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平板电视销量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且继续稳居第一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9年TCL、创维、海信在国内彩电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9%、17%、16%,而三者在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9%、18%、15%。 

  2004年,因破产被TCL收编的乐华品牌,2009年高调在中央媒体做起了广告。此前数年里,乐华彩电作为TCL旗下的子品牌在三四级市场销售,低调得让多数“乐华彩电”以前的客户甚至为找不到售后服务而发愁。此外,连续3年亏损面临摘牌下市危机的厦华电子也于2009年扭亏为盈,营业收入达到41.58亿元,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10.12%,终于实现“保壳”目标。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彩电行业总产量为9590万台,同比增长6.2%。其中,液晶电视产量6780万台,同比增长65.8%;CRT电视产量2510万台,同比减少45.9%;等离子电视产量299万台,与2008年产量基本持平。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预测,2010年彩电行业产量将达到980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产量将达到8000万台,占行业总量的82%,另外,2010年出口预计将达到5750万台。 

换代和革新推动发展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彩电业越发健康成长。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平板电视对传统CRT电视的替代在提速;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导向带动了市场需求,尤其是三四级市场;另外,从供应来看,去年中大尺寸面板价格平稳、供应充足。 

  2009年,家电下乡彩电销量为717.46万台,销售额128.31亿元,占彩电销售总额的21%。 

  今年,从整体产业布局看,面板供应和价格还是缓和的,而LED背光、网络电视、3D电视产品等的大力推出将刺激市场需求;另外,其他政策导向也将影响需求。全国将家电下乡的电视机最高限价从3500元提升至7000元,“这促使大尺寸平板电视加快进入农村市场,刺激了相关市场需求。”白为民说。

  LED电视也借家电下乡之势加快农村市场普及。2010年的首轮家电下乡中标结果显示,TCL所投标的50款液晶电视均中标,而创维集团的48款液晶电视(包括LED背光电视)也入围中标产品,海信电器也将LED电视大规模投放到农村市场。 

  虽然我国大陆还没有一条彩电液晶面板生产线,但品牌厂商们在整机二次开发上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自2009年3月开始,多家彩电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具有互联网娱乐功能的网络多媒体电视,如海信蓝媒系列液晶电视。今年,海信的蓝媒LED电视也在家电下乡中标产品之列。

  现在,互联网功能已经是一些企业的LED电视的标配,互联网电视今年将会快速发展。白为民预计,2010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的增速将超过50%,销量比重将会达到整体液晶电视的35%以上,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不同产品技术类型LCD:CRT:PDP的产量比重为23:8:1,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16:14:1。CRT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为代表的平板彩电。

  “彩电业的回暖不是单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转型的结果。”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孙新果说,彩电业正处于两个转型中,一是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这将使整个彩电行业的产值翻一番”;另一个是电视数字化的转型。这就带动起了巨大的需求。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需求市场,行业活力蓬勃。1994年到1998年,许多家庭拥有了第一台彩电。以CRT电视平均10到12年的使用寿命为限,目前这一批彩电已经进入自然淘汰的高峰期。截至2009年底,我国家庭的CRT彩电保有量达到5亿台。“这么高的保有量,假如以每年更新大约10%的速度计算,每年的淘汰量保守估计都将在4000万台以上。”孙新果说。 

  在换代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双重因素作用下,2009年彩电企业风风火火。此外,三网融合、数字电视技术等科技革新,促进整个消费类电子市场的生命力活跃。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CRT电视向平板电视的转型开始于5年前,“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目前,城市家庭的彩电保有量为150台每百户,农村家庭为100台每百户。彩电实现普及之后,现在进入“一户多机”时代,这也是彩电需求的增长点。

  对于2010年的彩电市场,陆刃波认为发展态势依然看好,彩电企业的技术差别微乎其微,关键是“品质的竞争和渠道的竞争”。

产业链瓶颈得到破解

  2009年,对彩电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导下,彩电行业的重大工程集中向核心技术、关键部品战略延伸,包括液晶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以及液晶模组与彩电整机一体化等项目的投资和开工建设。

  特别是去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围绕液晶面板生产线集中展开投资建设,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在北京投资的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南京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日本夏普株式会社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等。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平板显示产业逐渐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部分企业也充分利用全球面板产业资源转移的机遇,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以中国电子为例,目前已形成从驱动IC、关键元器件、面板到显示器和液晶电视较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中国电子旗下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伟德告诉记者,投资第6代和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有利于在一个高起点上迅速形成规模,带动产业链发展。

  要加快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必须有全局观念。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南京、昆山和深圳等地已经形成了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氛围。深圳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基本实现本土化,随着TCL集团和深超科技联手投资的第8.5代线在深圳上马,深圳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地域优势逐步显现。

  在南京,2009年南京引进并启动了高世代液晶面板、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等项目,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预计随着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驱动IC等产业的落户,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据中电熊猫方面介绍,玻璃方面美国康宁公司已表达了投资意向;液晶材料方面为夏普配套的德国默克也有在南京投资的意向;偏光片主要供应商LG化学已在南京落户;中国电子将组织旗下的晶门科技进行驱动电路的设计,并在华虹NEC代工生产,华虹NEC也是中国电子的控股公司;南京夏普、无锡夏普均可提供背光源模组,其核心部件均在长三角地区采购。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建设。不过,要真正做大做强液晶面板生产线,还需要发展自主技术。

  “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认为,“以中电熊猫和TCL为代表的高世代线建设是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表现。”

  图片:京东方5代线工厂的工人正在操作仪器。             庄光平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