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看皖江城市带如何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①
解读规划看机遇
本报记者 徐晓然 廖晓飞

  □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安徽将结合自身优势,着力引进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投资者

  “八百里皖江”再次沸腾。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将为安徽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说:“规划的地位是战略性的,蕴含的机遇是历史性的,对发展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融入长三角 联结中西部

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径 

  “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强调,示范区的“四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与国家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非常契合。

  “围绕新的战略定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主攻六个方面: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卫国说。

  向东看,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西看,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安徽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赢得先机,必须在与上下游联动中,寻求八百里皖江巨龙腾飞新的定位,以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优化产业分工 推进产业集聚

形成“一轴双核两翼”布局

  从皖江城市带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示范区规划》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布局:“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城市,构筑沿江产业“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提升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充分发挥两市毗邻长三角地区等优势,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利用沿江深水岸线资源,加快推进芜湖马鞍山同城化、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实施跨江联动发展,连片集中开发皖江南北两岸,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让皖江地区成为长三角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旅游休闲基地,以及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处长殷君伯说。

  “合肥作为示范区核心城市,必须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要冷静分析,热情应对,充分发挥合肥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上狠下功夫,尽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芜湖要实施工业和三产‘双轮驱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进一步做大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爆发式增长的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努力打造汽车、材料、光电三个千亿元产业,奇瑞、海螺两个千亿元企业,新兴铸管等三个500亿元和若干个百亿元企业。”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说。

整合创新资源 完善体制机制

在承接转移中加快创新 

  “承接产业转移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吸引培育高层次产业、改造提升已转移产业的重要作用,实现自主创新、承接转移与结构升级的有机统一。在承接中创新,就是要在承接产业资本的同时,更加重视产业技术、产业人才以及研发中心的整体承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中承接,就是要注重依靠创新资源嫁接各种产业资源,在若干领域以我为主,赢得高端产业发展的一席之地。”省长王三运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说。

  承接产业转移,自然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要结合自身优势,着力引进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投资者。

  在合肥的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开工才半年的京东方第六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正加紧建设。随之而来的八代线建设也将启动,使合肥成为液晶平板显示器生产基地。2009年,合肥创新能力进一步释放,家电业的专利申请量已居全国前列。在芜湖,依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奇瑞汽车已发挥出对产业转移的“牵引力”,集聚了30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其中70%来自长三角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不是简单复制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重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安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1月23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将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起,成为安徽崛起的两极。 

  根据规划,到2015年,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8年增长一倍以上,超过13500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图1:芜湖长江大桥

  图2:中铁十二局京沪高铁四标段开始进行轨道板铺设准备作业。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