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承接转移中优化调整结构
徐晓然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皖江地区打造产业聚集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现实情况看,要准确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用力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示范区建设的作用,确保真正起到示范带动效应,就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就要“在承接中发展、在发展中承接”,这个主题始终贯穿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只有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明确产业承接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才能打造好产业承接的平台。要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严禁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努力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结合起来。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就必须主动承接而不是被动承接。只有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刻把握当前产业规模化、集群式转移的内在趋势,才能主动重点承接大规模、集群式的产业转移。要把吸引质量层次高的产业摆在突出的位置,打造出高水平、高层次的产业承接平台,才能引导优势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移到最适宜发展的地方,转移到示范区。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一般的招商引资,如果承接的只是一些低端的产业,迎来的多是产业链的低端,“只当小工”难成大器,在承接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产业升级意识。

  皖江城市带毗邻长江三角洲,长期以来接受长三角的辐射和带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具有环境承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在接受沿海地区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方面,可谓得天独厚。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应利用已有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共同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逐步与东部地区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工作中,必须全力抓好产业承接园区建设,选准产业和空间发展定位,优化综合配套环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打造高水平的产业承接平台。要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中的原则,促进示范区内现有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壮大一批园区,将开发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目前,皖江城市带有近7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一大批产业聚集区,提升这些平台的档次和水平,显得尤为迫切,要引导这些园区在承接中培育主导产业。

  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是示范区《规划》中的一个亮点,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集约的平台,包括项目、产业、功能、要素等多个方面的集中、集约和集成。

  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要注重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资本,推动创新要素嫁接产业资源,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新模式。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