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部大开发十周年·西部经济带 ⑩建设“两高”大通道 改善投资软环境
贵州着力承接产业转移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张剑鸣 实习生 吴秉泽
  位于龙里县境内的贵广快速铁路小高寨三号隧道,中铁二局一公司施工人员正加紧进行明洞模型安装,施工现场一派火热。               旷光彪摄
  旅游产业作为贵州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众多风格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图为苗族妇女在绘制民俗文化图锦。           吴东俊摄
  麻江县近年来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精品农业,被评为“中国南方蓝莓育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图为该县农民正在蓝莓苗棚内护理幼苗。    杨 勇摄

  两条连接广东的高速通道的建设,正在悄然改变贵州的区位条件。贵州的区域发展格局,正顺着这两条高速通道向外扩展、延伸。

  2007年12月28日开工的厦蓉高速公路贵广段,全长887公里,通车后贵阳到广东的时间将缩短为8小时;2008年10月13日开工的贵广快速铁路,全长857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通车后贵阳至广州的时间为两个半小时。

  厦蓉高速公路贵广段和贵广快速铁路(简称“两高”)的建设,使贵州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乃至西北地区连接珠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为贵州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高”建设 势在必行

  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贵州区位优势发挥作用,“两高”建成通车,将为贵州寻求到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形成新的区域分工格局

  2006年下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两高”大通道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贵州改变区域发展条件、推进与珠三角地区紧密联系、构建区域发展大格局和出海新通道的一项重要决策。

  贵州地处泛珠三角区域的腹地,位于西南地区的几何中心和西南出海的交通枢纽位置,黔桂、贵昆、川黔、湘黔线在此交会,区位优势明显。

  然而,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区位优势发挥作用。贵广铁路公司总经理张建波说:“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年来,贵州在交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对东中部地区而言,交通设施的标准都还很低。比如,贵州大部分铁路列车运行时速都在100公里以下。铁路的运输能力、服务质量都已无法适应新的铁路发展形势需要。”

  贵阳到广州的直线距离为700多公里,但目前贵阳经湘黔、京广铁路至广州和经黔桂、湘桂、黎湛、广河铁路至广州的两条线路长度分别达1560公里和1434公里,兼之铁路技术标准低、速度不快,行车时间分别为21小时27分和27小时。在公路方面,目前,从贵阳至广州的高速公路里程在1400公里以上,行车时间也在15个小时左右。

  交通闭塞,特别是缺少连接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严重影响了贵州在人员、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交流。  贵州迫切需要一条连接发达地区的出海大通道,“两高”建设正逢其时。

  “两高”通车后,不仅将形成贵阳至广州间高效便捷的大能力快速通道,缩短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还将吸引重庆、成都和昆明等西南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大大提升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四川在提到建设川黔高速铁路的意义时就指出,“谁连接贵阳,谁就连接珠三角”。

  在区域分工格局中,“两高”建成通车,将为贵州寻求到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贵州将大大拓展市场范围,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吸纳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成渝经济区对贵州有着重要的辐射作用。贵州可以结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把握住今后在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加强与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市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等领域的纵深合作,实现全省经济的全面繁荣。

  贵州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互补关系,建设“两高”大通道,既有利于西南地区加快发展,又为珠三角地区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使大西南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迅速,最终能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局面。

承接转移 优势明显

  贵州具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和能源成本低等优势,这些都是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中部地区越来越受到资源能源的制约,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西部地区转移。贵州恰恰具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和能源成本低等优势,这些都是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40%,青山绿水,景色秀美,非常适宜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贵州拥有丰富的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贵州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有3900余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至今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125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技术可开发量19489.63兆瓦;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作为过去“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贵州拥有良好的工业、科技基础。目前,贵州约有30个工业园区,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工业基础件、家用电器等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水平;飞机、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电子元器件、机床工具、电线电缆、轮胎、刀具等行业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同时,也拥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包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研院所。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贵州在基础设施、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两基攻坚”、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去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93.51亿元,这些为贵州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贵州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劳动力成本低是贵州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另一个优势。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必然会在政策、税收、资金、物力上给予包括贵州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更多、更大的支持。

  “两高”通车后,随着流通条件的改善,贵州将成为西南地区的桥头堡,成为西南地区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

及早规划 抢占先机

  在开展“两高”建设的同时,贵州已预先谋划,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建设特色产业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成为两大抓手

  在开展“两高”建设的同时,贵州省预先谋划,调整产业结构,为即将到来的东中部产业转移做好准备。

  在“两高”交会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黎平县一带,贵州省规划建设了一个全省性的工业基地,重点承接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林产品、制药、绿色食品、旅游等产业,建设东部沿海工业品交易中心、地方名特产品交易中心、旅游产品、中药材产品交易中心。

  在2008年制定的《“贵州———广州”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贵州省提出围绕“两高”沿线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以面向泛珠三角、东盟区域市场为主的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扶持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当前,贵州正从四个方面入手,为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系统,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7小时快铁交通圈。目前,已有5条从贵阳通向周边5省市的快铁项目获得国家立项。二是加大城市、旅游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承接大通道带来的客流、物流和产业转移。三是做好产业规划,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等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打下基础。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特别要着力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两高”沿线各地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科学规划,及早准备,“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平台,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经成为黔南、黔东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思路。

  2007年以来,黔南、黔东南两州的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相继被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黔东南州,一个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为重点的新兴工业园区————“洛贯”产业承接区正在建设中。榕江县丰源绿色农业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赵光和告诉记者,他们看中了“两高”通车后的商机,准备投资5000万元,建3000亩蔬菜基地。

  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则以“两高”为纽带,采用“极点配置”的模式,形成一藤多瓜的框架发展格局,以龙里、贵定、福泉、惠水、罗甸、都匀、独山麻尾为中心的医药、新型工业、现代物流、特色农业、冶金、建材、烟草、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等产业集群。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