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经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支农资金在农村落地生根
—————安徽农村采访见闻
龙华公司竹地板生产车间。  赵晓路摄

  3月6日,安徽下了一场雪,雪花落地之后很快就变成了水。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丰祥社区65岁的农民王兴定,坐在刚刚搬进不久的两层小楼里,欣慰地对记者说:“以前如果遇到雨雪天,村里道路就进不去人了,现在我们全都搬进了楼房,还修了柏油路,条件好多了。”

  记者跟着王兴定老人楼上楼下走了一圈,这个130多平方米的小楼里,共有一个客厅、四个房间、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和一个小院子,家里5口人住起来很舒适。老人告诉记者,新房总价为8.8万元,老房子的拆迁费得到4.8万元,实际上只花了4万元。原来种地一年收入也就3000元,现在每月固定从村里拿土地租金等收入,一年能达到7000元。说到这些,老人露出开心的笑容。

  王兴定老人和村民们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得益于当地开展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而老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个项目之所以能顺利推行,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良伟介绍说,当他们得知这一建设项目资金存在缺口后,积极主动上门与相关部门沟通,商谈信贷支持事宜。他们全力做好项目贷款的申报、培育、辅导,实行“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在一个月时间里就完成了1.15亿元的贷款评估和发放。同时,他们及时把资金转入建设单位,确保了项目工程进度按计划如期实施。

  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如何让支农资金在农村能够落地生根,真正惠及城乡千家万户,是周良伟和他的同事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们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受地方财力制约,安徽农村公共事业欠账较多,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较弱,这些已经成为困扰“三农”问题解决的突出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以符合国家支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非经营性项目为重点,加大了对农业农村中长期非经营性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2009年全年投放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130亿元,占贷款累放总量的30%,是前三年投放总和的3倍,有力地缓解了农业农村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

  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万户毛竹富民工程”贷款项目就是这样一个新型的农户贷款模式。

  在六安市霍山县龙华竹叶公司,公司董事长方业龙带着记者走进竹地板生产车间,详细介绍竹地板的生产过程。他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竹地板、竹家具等产品十分畅销,尤其受到北美市场的欢迎,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5亿元,其中外汇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我们去年成功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地板网络销售公司,极大地提升了产品销量。”方业龙自豪地说。

  霍山县盛产毛竹,从事毛竹深加工的龙华公司始终得到农发行的信贷支持,几年来共获得贷款2.3亿元。去年,农发行与安徽省信用担保公司合作,推出了“万户毛竹富民工程”信贷计划,不仅及时解决了龙华公司的资金短缺难题,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方业龙真诚地表示,是农发行的资金投入,帮助他们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这是怎样一个信贷计划呢?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韩毅解释说,“万户毛竹富民工程”信贷计划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农户担保信贷计划,通过“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农民”这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充当总借款人,专业性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为企业订单农户提供统一贷款服务,所有贷款直接打入农户的“一卡通”存折。

  根据这一计划,农民每种植1亩竹子,将得到2000元的信贷支持,用于购买竹母、化肥、垦复土地等。该贷款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目前已经有450户竹农参与其中,农发行首期投放1000万元担保贷款。韩毅说,农发行已经核准龙华公司5000万元贷款额度,预计将覆盖竹农2万余户。

  显然,这一信贷计划将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让支农资金在农村落地生根,这不仅是农发行员工的一种理念,更是他们的行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