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3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场直击
曲靖:管好用好水资源
杨清心

  干旱已经持续了6个多月,在曲靖的宣威市,水库的蓄水还有4700万立方米,占当地水库水存量的80%左右,可以基本保障该市120万人的饮水,这得益于他们早打算、早准备。日前,记者在宣威市见到了正在田间指导抗旱的副市长李启信。他告诉记者,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宣威是个农业市,对水的问题要通盘考虑。管理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利用科技手段,掌握更多的气象、地理信息等材料,精细化计算,让水库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既要泄洪又要保水,所以我们市现在水库的蓄水量还有80%,在抗旱中发挥出很大作用。”李启信说。在保证群众饮水的情况下,水库里现有的水可以保证全县30%的农作物出苗,其他缺水部分采取不同的办法来弥补。

  大旱之年,水窖等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57岁的陶荣凯一家住在宣威市务德镇卜嘎村,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深山区,离县城90多公里。陶荣凯说,村里缺水是常事,2006年以来,陶荣凯家一共修了9个水窖。他告诉记者,修一个20立方米的水窖要30公斤左右的钢筋和10包左右的水泥,这些钱都是政府出的,他家只需投入人工。现在,3个水窖用于家里人吃水,6个在地里,用于种植玉米和烤烟。陶荣凯说,“我们村以前都靠积攒雨水,政府帮助我们修了水窖,这回管大用了。” 

  大旱当前,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保障用水。在离卜嘎村27公里的务德镇,镇党委书记夏丽华告诉记者,该镇13009户人家有15123个水窖。为了马上就要开始的夏种做准备,镇里采取鼓励蓄水的措施,为每个水窖补贴50元,这样群众拉水灌满一个自家20立方米的大水窖就可获得100元的奖励。仅这一项,镇里就要支出150多万元。夏丽华说,“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钱是一定要出的。”

  在抗旱一线,活跃着一批“抗旱带头人”,万永华就是其中之一。曲靖市富源县大荞地村的水塘在今年1月中旬已干枯,尽管镇政府统筹安排送水车对该村进行送水,但人畜饮水问题依然严峻。大荞地村的村民小组长万永华主动协调拉水专用车分发到农户家中,解决了全村319人的饮用水。时下,万永华正带领全村的村民对该泥塘进行扩大维修,目前已投入动员1000余人次,1万多元资金,他们计划再动员4000人。万永华说,“把塘子修大点,雨季来时多蓄水,再旱就不怕了。”

  严重的旱情并没有使人们丧失对收获的希望,他们一方面积极组织抗旱,另一方面还在筹划播种。在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黄泥河村的瓦窑坝子田里,记者见到了肖进芬,她正和5位妇女把一个个黑颜色的育苗盘排好,育苗盘长60厘米、宽30厘米,有100个孔,她们把配上肥料的细土往孔里放,一个孔埋下一颗玉米种。肖进芬说,用盘育苗不像以往把玉米种撒到田里,省水,还可以保证出98%以上的好苗,等到玉米苗长到二至三个叶子就移栽到田里,育一亩玉米苗可以供100亩田,水田干旱不能栽水稻就种玉米。县农业局的技术员伍少习告诉我们,他们已经育了160多亩的苗,这些苗栽到田里后期管理好一点,产量不会比水稻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