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本报记者 吴佳佳 董 磊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的主体,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该如何推进?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关键词一

取消“以药补医”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鞍山市医学会会长巴福荣说,取消“以药补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一步。“鞍山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后,每年将为群众直接节省药费6000多万元。”

  鞍山市是国家指导联系的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据巴福荣代表介绍,今年2月,鞍山市已针对全市2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52家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今后这些医疗机构售卖的所有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都将取消药品加成,让利于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认为,取消“以药补医”,可以杜绝医生开大处方现象,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药品采购流通环节的管理,积极推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关键词二

改革补偿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迟宝荣说,“取消‘以药补医’后,需要加大投入补偿医院的合理收入,保护好医疗队伍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医院的公益性。”

  她建议,应合理地制订针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方案,建立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对于医疗机构给予设备更新、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补偿,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收费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了大处方、大检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在取消“以药补医”的同时,应建立“以技养医”机制,让医生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的体现。  

  

关键词三

提升服务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协同医院院长董协良认为,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公立医院”,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认为,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医院的支持,社区医院的技术水平将大大提高,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也会增加。”

相关链接

王承德委员———

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

顾 阳

  “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补充。”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说。

  王承德委员建议完善名老中医的师承制度,加大中医医院人才培养力度。在对中医院管理上,可针对中医学科特色,对有特长的医师应充分发挥其技术特长,在执业注册、执业地点和师承带徒等方面适当放宽限制,以利于医院发展。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王承德委员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医院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准入、社区服务的参与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使其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