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源型城市转型县区行·辽宁辽阳市弓长岭区
“聆听”泉水叮咚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大汤河综合观光带风景怡人。                   宫 轩摄

  弓长岭区位于辽宁省中南部,是辽阳市下属的一个区,是一个以铁矿石为主要资源的地区。过去人们到这里,为的是开采漫山丰富的铁矿石。而今人们来这里,多半是慕名它的“泉”和“水”。

立足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

  从地图上看,弓长岭区的形状就像一个大写的“Y”字,全长14.28公里的大汤河像一条晶莹的项链镶嵌其中。该区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埋藏浅、品位高,已探明的矿种有铁矿石、石灰石和大理石等10多个品种。其中,分布在“Y”字的东面一角的铁矿石储量达17.7亿吨。

  作为我国钢铁冶金原料的主要生产地区之一,弓长岭区曾做出巨大的贡献。坐落在区内的鞍山钢铁集团弓长岭矿业公司是鞍钢集团重要的原料基地,每年承担着鞍钢集团三分之一的原料供应。铁矿石采选业是弓长岭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0%以上。经济模式单一,资源日益枯竭,深刻影响着弓长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3月,弓长岭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转型怎么转?弓长岭区选择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培育优势产业作为接续产业。”弓长岭区区委书记吕有宏说。

  来过弓长岭的人,大都知道这里的“八宝琉璃井”。井内泉水富含氡、锶和偏硅酸等多种矿物成分,水温常年保持在72℃左右,具有很高的医疗与保健价值。

  “除热泉外,我们还有冷泉。泉水清澈透明,含有锶、硒等18种微量元素,日开采量可达9020立方米。”弓长岭区经贸局局长杨俊彪兴致勃勃地介绍,该区境内冷热两泉相距不过300米,一个夏日冰凌如玉,一个冬天热气缭绕,双泉并涌而出,景色很是壮观。“冷热双泉的独特资源,决定了弓长岭区在培育接续产业过程中,优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杨俊彪说。2003年起,弓长岭区开始了“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的转型探索之路。

选准方向

突出旅游开发

  初冬时节,弓长岭区一片冰天雪地,但这里的“汤泉谷”却一片热闹景象。在汤河镇,辽宁汤河温泉假日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了冬季,周围城市的游客就会开车过来泡温泉、赏雪景。试营业来,酒店每天接待游客都在300人以上。”

  在弓长岭,这样别具特色的酒店还有多家。为了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弓长岭实施集群战略,以开发“泉”、“水”资源这座“富矿”为切入口,推动地区旅游业整体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以开发汤泉谷旅游景区为重点,推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把弓长岭建设成为以温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在全区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产业,把弓长岭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城区。”弓长岭区常务副区长郝玉良说。

  为此,弓长岭区重点开发建设了面积3.06平方公里的汤泉谷温泉度假旅游区,完成了5公里主干道路和基础管网建设,并完成了总投资达到3.5亿元的3个大型温泉开发项目,高标准建设了汤泉谷、温泉酒店、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等龙头项目。

  泡温泉只是弓长岭区旅游产业链条上的一小环。2001年,弓长岭区专门请专家编制了《弓长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景区开发纳入有序化开发的轨道。针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客源市场需求,弓长岭区开发建设了瓦子沟生态旅游区、温泉滑雪场、参窝水库风景区、华表山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四瓦旅游环线”和“朴南旅游环线”两条特色旅游线路相继建成,三星羊汤美食街、汤河鲜鱼美食街等一批重点旅游设施和项目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弓长岭区已累计投资5亿元,建成旅游项目30余个,成功打造出温泉康健、高山冰雪、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2008年,弓长岭区共接待游客13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6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434%和620%。

强化生态

保护绿水青山

  “发展旅游业需要绿水青山,这对弓长岭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弓长岭区力促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吕有宏告诉记者。

  在传统铁矿石采选业上,弓长岭区按照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一方面规范铁矿石资源开采秩序,合理布局和发展矿石采选业,开展铁矿资源开采专项检查,对露天矿区域的小选厂、小矿点进行集中整治,取缔无证非法勘查开采企业。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分区管理、准入条件、最低开采规模等要求,切实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采”的问题,促进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

  此外,弓长岭区借助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矿泉水之乡”的机遇,统筹区内“冷”矿泉产业现状,采取内引外联方式,通过招商引资扩大龙头企业队伍。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医疗矿泉水龙头企业12家,年产4万吨的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两家。近年来,饮用矿泉水企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生产工艺,利用标准化的灌装生产线和净化车间提升产品质量。在做大做强矿泉产业过程中,该区始终将资源的科学开发、管理放在首位,规划出禁采区、限制开采区及鼓励开采区,并对企业实行额定取水量控制。以岭秀山20万吨矿泉饮品项目为辐射,冷泉开发持续升温,成为了支撑工业增长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预计到2015年,转型基本成功时,弓长岭区的接续和替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70%以上,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吕有宏满怀信心地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