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原铁军”西部开发架彩虹
———空军第九工程总队建功西部大开发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李国文 卢 曦 李昊霖
  2003年10月20日,九寨黄龙机场通航。 刘英华摄
  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检查跑道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刘英华摄
  每一个高原机场工程,总队长曹定国都亲自把关。                            李昊霖摄
  官兵们发扬“高原铁军”精神,奋战在高原机场建设一线。                  王德祥摄

  两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西部大开发10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59个机场中,空军第九工程总队就参建了51个,其中包括世界海拔最高的邦达、阿里、康定三座机场。他们在雪域西藏初步构建起机场网络,使新疆成为我国机场最多的省区,让云南成为我国机场密度最大的省份,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军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一面旗帜,被西部人民深情地誉为“高原铁军”。

编织航空网

  从古至今,内地联通西部的路,犹如一条条情意绵绵的纽带,连结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友谊。然而,这些道路的艰险、崎岖,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2006年9月,九总队官兵们挺进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50%的西藏阿里高原,在阿依拉山下开始了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修建机场的壮举,他们要在这个远离拉萨1700公里的地方,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航空港,让西部边疆和祖国内地紧紧相连。

  高寒、缺氧、寂寞,笼罩着九总队官兵。吃水要到几十公里外的水库汲取,照明要靠柴油机发电,吃口绿色的菜叶几成奢望,报纸杂志一个月才送来一次;高原反应强烈,除了头痛失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外,强烈的紫外线还会灼伤皮肤,令嘴唇开裂。

  “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我们要发挥突击队作用,敢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于为西部人民冲锋陷阵。”困难面前,总队长曹定国坚定地说:“只要国家建设需要,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也要上!”噶尔河边的大型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阿里高原的沉寂,官兵们以一股嚼铁咬石的劲头,挑战生命极限,在这“生命禁区”开山劈石、平沟填壑。

  2006年冬,一场大雪覆盖了阿里高原。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官兵们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点砸开深达两米冻土层,苦战50个昼夜,完成土石方380万立方米,为主跑道提前贯通赢得了时间。

  活泼的“拼命三郎”,是27岁的试验员时小如留给阿里机场建设指挥部藏族女干部卓雍永恒的印象。白天,他哼着小曲儿在冰天雪地的工地到处跑,采集样品;晚上,他在小屋里做实验,一干就是一个通宵。2007年11月16日,时小如驾车行至马莜拉山山口急弯处,山谷中突然而来的龙卷风,将他连人带车卷进了山坳。噩耗传来,卓雍在博客中写道:“年轻的生命为阿里奉献,在我们心里,你永远阳光……”

  “我们牺牲奉献,是为了让西部人民更幸福。”几乎每一位九总队官兵,都会这样说。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建设10年来,九总队官兵先后有3人牺牲,9人落下终身残疾。在广袤西部大地上,官兵们用热血融化千年冰雪,挥双手牵来金桥飞架,铺就了一张巨大的机场网———

  在冰雪西藏,从拉萨到邦达,从日喀则到林芝,5座现代化的航空港矗立在地球之巅;

  在美丽新疆,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从和田到吐鲁番,12座机场在天山南北破土而出;

  在七彩云南,从昆明到西双版纳,从丽江到香格里拉,14条银色跑道将彩云之南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九总队官兵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编织起一条条彩虹之路,让西部不再遥远。

铺就“致富路”

  交通兴,百业旺。“人间天堂”九寨沟,当年就因交通不便而为世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2001年,四川省决定在九寨沟、黄龙旅游区之间的岷山中修建机场,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就是一个“难于上青天”的工程:修建九黄机场要削平4座山头,填平104米深的沟壑,超过了日本神户机场填方高程99米的世界纪录。

  九总队官兵们勇敢地挑起这个重担。2001年1月5日,漫天风雪中,工程先遣队深入海拔3500米的川西高原,拉开了征战九黄机场的序幕。

  就像搭积木一样,土石方填得越高就越容易坍倒。专家们经过实地考察结合民航规范得出结论:如此大的填方量,必须经过至少两年的自然沉降,才能浇灌混凝土。否则,地基可能出现大面积工后沉降,造成跑道断裂。为了让机场早日通航,有关部门预留了3000万元返修资金。

  然而,总队长曹定国却在心里暗暗较劲,他激励官兵们说:“如果九黄机场两年后不出现大的沉降,行业规范就要因我们的成功而改变!”

  高原机场建设,不仅是意志的较量,更是科学的考场。为了减少工后沉降量,官兵们打破传统工艺,跑道基础每回填6米,增加一次满布强夯,提高地基强度和密实度;用排水沟先排掉地下水,每隔10米做一个隔水处理,消除渗水隐患。

  今朝铺就通天路,从此蜀道不再难。2003年10月18日,九黄机场顺利通航。一年后,旅客吞吐量就达到了90万人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的财政收入从25亿元增长到75亿元。通航到现在,跑道依然稳如磐石,即便经历了裂度高达12级的汶川大地震,机场依旧完好如初,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囊括“鲁班奖”、“詹天佑奖”两项国家建筑大奖的支线机场。

  新疆和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2002年,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决定修复和扩建和田机场。刚刚在海拔最高、施工条件最艰苦的邦达机场修复工程中,创造了87天贯通5500米主跑道奇迹的九总队官兵,来到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

  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每当混凝土浇灌后,表面便很快失去水分凝结,而内部却并没有凝固,导致混凝土道面出现表面起皮、脱落。

  创新才有出路。官兵们经过上百次试验,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重新选择,添加具有保水、引气、缓凝效果的4种外加剂,及时根据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变化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长期以来,机场道面施工中产生的大量混凝土残浆和残渣,都要靠人工刮除、用水冲洗。然而,和田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为此,九总队成功研制出集道面残浆刮除、残渣清扫吸收、吹雪融冰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场道面多功能清除车,既使得劳动强度减轻了90%,又节水3万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2月,和田机场竣工验收时,道面平整度、纹理深度、抗折强度、直线性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规范要求。

  在西部机场建设中,九总队先后完成了40余项新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科技创新成为了工程质量提高的重要增长极。九总队参加的100多项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5%,打造出了一个个精品工程,赢得了西部人民的称赞。

  腾冲的鲜花出口南洋,吐鲁番的葡萄远销海外……九总队官兵在西部铺就的一条条跑道,为西部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架起“连心桥”

  “部队施工在哪里,就要让党的阳光照耀到哪里。”九总队政委陈勇深情地说。军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成为建设西部的“战斗队”,更要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工作队”,成为把党的温暖播撒到各族群众心坎上的“宣传队”。

  同所有居住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镇居民一样,卓玛一家为了从3公里外的次曲河中取水,全家人靠牲畜拉、人力背,每天要耗费半天时间。为了让藏族群众用上方便、洁净的自来水,2000年初,九总队调集精兵强将,在那曲展开攻坚作业。官兵们冒着零下20℃的酷寒开挖地基,修建水塔;挖掘机凿开深达5米的冻土,深埋饮水管线。工程师周宗斌通宵达旦工作,患上了“急性高原肺水肿”,差点丢掉性命。工程竣工当天,卓玛和乡亲们将洁白的哈达献给了“金珠玛米”。

  视各族群众为亲人,把施工驻地当故乡。在西部的土地上,官兵们用真情浇灌出了朵朵军民和谐花。10年来,九总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西部地区先后修建4所希望小学,3座敬老院,投入资金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市政建设,修建“军民路”100余公里,出动4万余人次、车辆1.3万台次参加抢险救灾。

  翻开九总队的《施工管理规定》,首页清楚地写着“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优先使用当地机械车辆、优先使用当地民工”的带动施工驻地群众致富的“三优先”原则。官兵们还将施工技术无偿传授给西部地区群众。拉萨市建委领导感慨地说:“空军九总队为西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施工人才,将西藏高原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了10年。”

  经过九总队官兵悉心帮带,大批农民工学到了技术,成为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成都市龙泉驿区大兴建筑队的张永红,从当肩扛手抬的小工到熟练操作各类挖掘机,只用了不到3年。如今,张永红成立了施工队,带动了数十名群众共同致富。

  据统计,10年来,九总队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20余万人次,培养和带出了施工队伍和厂矿企业20多家。

  在九总队战史馆里,一座座奖杯和荣誉牌匾,成为这支部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0年成绩的最好证明。战史馆正面一张西部地图上,插满了60多面旗帜,敦煌、乌海、香格里拉等50座航空港已经建成,昆明、双流、泸沽湖等10余座机场正在紧张施工。

  在那些建成和尚未建成的跑道上,镌刻着九总队官兵们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功绩。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