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气很冷,位于乌蒙山区的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坪箐村供销店,还是有三三两两的农民来买日用品。60岁的刘关云买了一包洗衣粉,他告诉记者,“供销社店卖的东西品种齐、质量有保障,而且和城里一个价,我们买东西方便多了。”
在这里,供销社已经成为深受农民群众信任的农村流通主渠道。
2006年以来,曲靖市供销系统通过实行职工转身份、企业转机制和联合社转职能的改革,实现了扭亏为盈,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通过改革,供销社实现了与农村网点、农户的有效对接,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曲靖市供销社副主任周绍刚说,2009年,曲靖供销社农资网点销售化肥81.5万吨,占曲靖农村需求量的90%以上;日用品网点经营额达6.61亿元,远远高于上年,有效保障了附近农民的生产生活。
针对过去农村商品流通中网点不足、设施陈旧、成本较高等问题,2008年以来,曲靖市采取财政投入、上级补助、经营网点自筹、多方入股等方式,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供销社“新网工程”和云南省“乡村流通工程”,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
曲靖市把建设配套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市县新建、改建网店给予补助。2009年,该市县级财政投入建设补助资金达到3685万元,整合、拉动各类资本投入7000余万元,目标是每个县有农资和工业日用品配送中心,每个乡(镇)有1至2个连锁直营店,每个行政村有1个连锁店或加盟连锁店,形成县、乡、村3级贯通、纵横交错、配置合理、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目前,该市下属的9个县(市)都有了农资配送中心,在乡村建成1510个农资销售网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生产资料经营网络,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突出特色建网点、依托网点搞服务、搞好服务占市场”,曲靖市供销社主任黄如春说,在绝大多数的山乡农村,化肥、农药这些群众需要的农资,他们都能保证2小时内服务到位。
“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方面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有时不好买到,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又存在‘卖难’问题。在这两方面,供销社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三农’,起到既拉动农村消费、又就近解决卖难问题的双向作用。”曲靖市委书记赵立雄说。
坪箐村供销店的店主朱云奎告诉我们,他这个小店不仅仅是卖货,还收购村里乡亲的土鸡、土豆等农产品,每天要收到十七八吨土豆、40多只土鸡。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打个电话县里公司的人就来拉了。
“乡村连锁经营店有序组织农副产品外销,使农村的生产与外部的消费市场连接,有效促进了流通。”周绍刚说。
2008年,曲靖市下属的宣威市供销社建立了农特产品交易中心,主要交易各乡镇的农特产品。宣威市供销社主任刘如擎说,中心成立时,引进了3家专业合作社,经营一年下来效果很好。比如绿壳土鸡蛋的矿物质含量比其他品种的鸡蛋高,2009年在这里销售了近20万元。目前卖到1.5元一个,还是供不应求。估计2010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00万元。
“目前中心有200多家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在这里展销,一个产品带动了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专业合作社可以带动好几千户农民。”刘如擎介绍,目前,曲靖已建立起县级农特产品交易中心3个,在乡镇建立了26个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出售自己生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