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品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次创业拓展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张玫 周琳

  2009年底,凭借出色的质量管理和卓越的经营绩效,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捧回“中国杰出质量人”的桂冠。加上此前康奈集团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康奈几乎囊括了中国皮鞋业的各种荣誉。 

  然而,谁能知道,这个现有员工4000多人、年产皮鞋1000多万双、专卖店遍布全球的“皮件王国”,在27年前只是一个小小的“红象”皮鞋作坊。那时,30多岁的郑秀康也只是温州通用机械厂的副厂长。

  改革开放初期,搞机械出身的郑秀康凭借标准化生产的思想,改进控制皮鞋生产标准的工具获得初步成功。他毅然辞职从商,卖掉家里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凑钱成立“红象”皮鞋作坊。1985年,怀揣着邻居500元借款,加上作坊的资产,踌躇满志的郑秀康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了“鸿盛”商标。

  然而,两年后的“杭州武林门大火”,使温州鞋的质量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为重振温州皮鞋声誉,摆脱贴牌生产的尴尬,郑秀康到意大利等国家有关企业学习,找出了机械化、国际化等方面的差距。随后,郑秀康二次创业,成立长城鞋业有限公司,寓意打造质量与信誉的长城。一年后,该公司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建成温州第一条机械化生产流水线,标志着温州制鞋业告别了手工生产时代。

  1992年,郑秀康注册了“康奈”商标,并设计一个昂首挺胸的人头像作为标志,意为“健康发展,其奈我何。”公司调整产品结构,进军欧版高档皮鞋市场,生产的皮鞋较普通鞋贵3倍以上,但仍供不应求。在上海真皮标志配挂筹备会上,康奈一举获得金奖。

  近年来,康奈加快推进鞋业设计和关键工序的信息化、机械化进程。1996年、1999年、2002年先后斥巨资引进国际一流设备;2001年,最早的三家海外专卖店在巴黎、纽约、罗马开业。2005年,康奈国际化工业园落成。在康奈最新发展规划中,已将发展1000家海外品牌专卖店作为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康奈开始整合营销网络,全面退出批发市场,在全国建立起品牌专卖店,并将业务陆续拓展至皮具、服装、内衣、鞋模、房地产等行业。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