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现场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涵养了贵州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实习生 吴秉泽 谢 平

  “啪!”轻轻一扭开关,蓝色的火焰直往上蹿。“用沼气好,火力强,做饭再也不烟熏火燎了。”1月中旬,记者在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花红村的安龙家里采访时,女主人一个劲地夸沼气的好处。

  安龙没想到,2009年家里修建的沼气池,会给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用沼气烧水做饭,一个月省了近100元的煤钱,用沼渣作为肥料浇蔬菜,不仅产量提高了,卖价也比别人高了三分之一左右,同时还省去了买化肥的钱。粗略算来,2009年他家修建的沼气池增收节支2800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陈昌义给记者介绍说:“我们村从2002年推行沼气生物质能开发,农民不仅省了煤钱,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同时地氟病得病率极大地降低了。”

  自2000年国家推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以来,贵州省就开始了农村沼气生物质能项目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将“农村沼气项目”列为“10件实事”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及贵州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9.375亿元,在全省建成沼气池170多万口,以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农村低碳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贵州省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副主任詹可志告诉记者:“一口1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每年能产沼气730立方米左右,可以解决80%以上的生活燃料,相当于节约0.52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吨,另外还可以少用薪柴2.5吨,相当于封育薪炭林4亩。据此测算,2009年我省仅标准煤就少用88.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4万吨,节约薪柴425万吨,相当于封育薪炭林595万亩。”

  以沼气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开发,还推进了贵州省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据贵州省林业厅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民砍伐薪柴减少,贵州的森林覆盖率每年都以1%递增。森林覆盖率已从1998年的30.83%增加到现在的40%以上,大大高于我国20.36%的森林覆盖率。

  据了解,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极大提高了“猪—沼—果(菜、稻、鱼等)”新型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2009年,贵州省共推广沼液浸种322.7万亩;沼肥种水稻215.8万亩;沼肥种玉米196.4万亩;沼肥种菜139.6万亩;沼肥种果72.1万亩;沼液养鱼29.4万亩;沼液喂猪88万余头。节约开支近10亿元。

  作为传统的农业省,贵州每年产生的秸秆有1500万吨,相当于750万吨标准煤。以前这些秸秆除了少部分用作动物饲料外,大部分都焚烧后作为肥料,肥效极低,同时产生多达1920万吨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了把这部分生物质能源充分利用起来,贵州省有关部门积极推广秸秆沼气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利用率不高、污染大的问题,还为农民朋友提供了质量很高的肥料。2009年,贵州省组织专家起草了2010年—2015年《贵州省秸秆资源调查及评估报告》及《贵州省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记者在贵州的一些农村看到,沼气池工程投入不大,效益显著,还是一条生态致富的好路子。搞了沼气池的农户,居家环境和卫生状况都大为改善,厨房无尘烟,厕所无臭气,农民生活环境也好多了。据贵州省卫生部门调查,由于沼气池能集中灭杀蚊蝇和寄生虫卵,凡是集中连片建沼气池的村庄,蚊虫减少了70%以上,农民消化系统疾病减少了8%—10%。

  记者了解到,今后贵州省将以每年20万口的速度推进沼气池建设,将农村生物质能开发与农村危房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沼气池建设补贴标准,开展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利用试点工作,强有力推进农村低碳经济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