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雄,魂兮归来
———迎接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灵柩回国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 连 俊 赵 晶
1月19日,礼兵和亲属代表护送八位烈士的灵柩。   当日,接运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中国维和警察灵柩的专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左上图 1月19日,专程接运在海地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八位中国维和警察灵柩的专机抵达北京。这是群众自发守候在通往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路旁迎接英烈的灵柩。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上图 1月19日,专程接运在海地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八位中国维和警察灵柩的专机抵达北京。这是一名武警女军官在长安街上送别烈士灵柩。           
  1月19日,曾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福建海警一支队的警官,在驻地为八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折纸鹤遥寄哀思。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1月19日,清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天色灰蒙,大地含泪。首都国际机场老候机楼的停机坪前,人们静静地伫立着。从武警仪仗队战士到中国维和部队警察,从白发苍苍的老公安战士到胸戴白花的悼念群众……大家不时遥望天空,有人轻轻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有人垂头凝神追思……人们共同的肃穆表情只因为一个期盼:8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维和英雄,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今天要回家了。

  6天前发生在海地的那场7.3级强震,吞噬了数万生灵,也夺走了8位工作在维和一线的中国维和英雄的生命。他们是雷厉风行的业务骨干,他们是有22年警龄的老公安战士,他们是装着心脏支架、为国家节约2.6亿元经费的装备专家,他们是足迹遍及海地、阿富汗、东帝汶、科索沃维和一线,受到联合国维和警察总警监嘉奖的维和精英,他们是一同共事20多年的亲密战友,是儿子的父亲,是女儿的母亲,是难尽孝道的孩子,是远离妻子的丈夫……

  他们用生命无愧地践行了“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称号。一夜之间,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已为祖国所铭记,为人民所铭记。

  来了!载着8位遇难英雄遗体的专机,终于缓缓向停机坪驶来。

  飞机缓缓驶来,英雄们回家了。人们不会忘记,在动乱的国度,危险如影随行。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格诺曾公开表示,中国维和警察的维和行动,使得太子港的形势比过去稳定多了。而鉴于2008年11月7日中国维和警察在太子港一所教会学校700余名师生被压埋的倒塌事故中的英勇表现,海地总统普雷瓦尔曾授予他们“国家秩序骑士勋章”。英雄的身后,留下的是中国维和部队严明的纪律,英勇顽强的工作作风,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各个层面的高度赞誉,是各国友邻维和部队的深厚友谊。

  飞机缓缓滑行,英雄们回家了。人们不会忘记,就在战友们罹难的废墟之中,中国维和警察依旧恪尽职守。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第一时间赶赴海地地震灾区展开营救,首批价值1300万元人民币的药品、食品、帐篷、衣物、净水设备和便携式应急灯等灾区急需物资已经抵达太子港。就在英雄们回家的时候,中国国际救援队还在地震的废墟中努力搜寻着幸存的生命。

  飞机缓缓滑行,英雄们回家了。人们更不会忘记,2000年1月12日,中国向东帝汶派遣15名维和警察,揭开了中国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此后10年,中国共向东帝汶、阿富汗、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苏丹和海地共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驻海地的维和警队共有8批1000人次,为所有任务区中最多。中国维和警察给这些任务区带去了和平,带去了友好,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帮助和关心,留下了过去10年里“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的荣誉。

  到了,回家了,英雄们回来了!机舱门缓缓打开,在礼兵的护送下,8位烈士覆盖着五星红旗的灵柩被缓缓抬下专机,“孩子,你终于回家了。”面对亲人的遗体,一位家属失声痛哭,人们无不动容。

  是呵,英雄们,你们回来了!你们可知道,你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人民的牵挂。有网友在网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表达无尽的思念:

  “在动荡的异乡里,你的高大早已融入世界人民心中;为了,放飞和平鸽;为了,无悔铿锵誓言。播下的是爱,洒下的是情,留在世界人民心底,是那,深深的思念;你们用热血铸就金色盾牌,你们用忠诚捍卫国家荣誉,八个好儿女,妈妈的好孩子,等你们回家。”

忠魂不朽 英名永存

————社会各界吊唁海地地震中牺牲英烈侧记

  19日,北京,天气阴霾重重。

  长安街南侧的公安部机关大院里,气氛凝重而伤感。八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英烈的灵堂就设在这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沉痛悼念为维和事业牺牲的英雄们。

  灵堂内,挽幛轻垂、哀乐低回,肃穆庄严。“维和英烈永垂不朽”的横幅下方挂着八位烈士的遗像,音容宛在。

  “遇难的八位同志都是维和警察的优秀代表,噩耗传来,我们非常悲痛。”公安部国际合作局高俊义胸前佩戴着白花,他一早便来到灵堂,悼念牺牲的战友,“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的牺牲是中国维和警察事业的重大损失,他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是公安队伍中的普通一员,虽然我与这八位英雄都不熟识,但我从心底为我的战友们骄傲,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悲痛。”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王炯也早早地来了,他说,“看到电视上的直播节目,我的家人都哭了,我们就像失去自己的亲人那样难受。”

  洁白的挽联在寒风中颤动,似乎在诉说着人们无尽的哀思。前来吊唁的人们排着队来到烈士们的遗像前,肃立默哀,深深鞠躬。

  至亲至爱的亲人来了,痛失亲人他们悲伤欲绝———

  赵化宇年迈的阿姨李文英专程从外地赶来,眼泪擦也擦不干:“化宇,你怎么说走就走了,还记得你出发去海地前,在饭桌上给我唱的那首《说句心里话》。”

  在阿姨眼中,赵化宇是个特别孝顺的孩子,“可现在他再也不能来看我了。”

  朝夕相处的同事来了,他们要来送亲爱的战友们最后一程———

  走进灵堂,公安部退休干部孔祥春眼泪夺眶而出:“我和王树林在一起工作近30年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从知道这个消息开始,我一直不敢相信。希望他能活着回来,真希望能笑着对他说,‘树林,你躲过了一劫’,可惜这句话永远也说不出来了。”

  亲密无间的朋友来了,他们想再见好友最后一面———

  大连警察协会的常伟特意从大连赶来,为了见20年的老朋友朱晓平最后一面。“知道消息,我非常吃惊,非常悲痛。他离京的前一天我还和他通电话,让他回来后到大连来玩,可是现在……”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更多普普通通的群众也来了,他们来向英雄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马永会早上6点就起来买了花,花了近2个小时来到灵堂。“我的哥哥是和志虹的同事。虽然我和他们并不认识,但作为警察的家属,我应该来。”

  她向英雄们献上菊花,并三鞠躬:“维和人员条件很艰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们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牺牲的,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和平的使者,是国家的荣耀。”

  ……

  人们眼中饱含着热泪,英雄们生前的点点滴滴依然那样鲜活清晰。

  中国警察博物馆筹建办公室负责人高劲松带来了一面珍藏的天安门广场升降用国旗。他回忆说,2007年公安部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出发时,队长李钦亲手从领导手中接过了这面编号为0529的国旗,带到了海地,在海地任务区的营地上空升起。待任务完成后,这面国旗又随着李钦和同事们回到了祖国。

  “这面国旗见证过李钦和他的战友们经历生死考验,维护世界和平的壮举,现在看来更加令人动容。”高劲松说。

  “我过去也参加过维和任务,知道维和的同志远离祖国和亲人,身处非常危险的境地中,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非常不容易。”借调在公安部工作的徐焕忱说,“在黎巴嫩执行任务时,我还曾经见过郭宝山,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工作勤勤恳恳。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未竟的事业会有后来人去完成。”

  灵堂外,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排起了长队,在寒风中静静等待……

  “今天我们怀念英烈们,更要化悲痛为力量,接过他们未竟的重任,坚强前行。”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吕小平说。

  所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的牺牲,都会被永远铭记;所有为了人类伟大事业而献出的生命,都将永垂不朽!

  英雄们,愿你们一路走好……

 文/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 李菲 隋笑飞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