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临港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 鉴
从借船出海到搭顺风车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刘 佳

  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污染小的特点,是最具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因此港口是货运物资通向世界最经济便捷的窗口。拥有一个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港口,是沿海、沿江地区的梦想。但是,一些地区拥有了临海或沿江优势却没有港口或港口承载能力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山东省无棣县从最初的借船出海到如今的搭顺风车使得临海优势充分利用于经济建设中。

  借船出海是无棣县最初破解航运难题的招数。鲁北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每年要运进大量的铝土矿、磷矿、煤炭等原燃料。但是它所在的无棣县只有3000吨级左右的小码头,对于动辄需要以万吨计的运量来说,小码头难以扛起如此重任。于是,鲁北集团瞄准了一水之隔的大型综合性港口———河北黄骅港。

  最初,鲁北集团的原燃料通过黄骅港接卸,再通过公路运输运到生产区。但是遇到黄骅港运输繁忙的时候,船最长要等一个月才能靠泊卸货,很难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转。为此,鲁北集团投入巨资取得了黄骅港两个万吨级泊位70年的使用权,原燃料运输得到了根本的保障。但是靠公路转运也不是办法,一是运量小,二是运费高。于是鲁北集团依托原有的生产用海水通道开通了一条20多公里的运河,将航道直接修到了生产区,并分别建设了铝土矿、磷矿、煤炭等接卸码头和堆场。

  这样,鲁北集团将原燃料直接通过黄骅港运到家门口。首先,万吨巨轮在黄骅港进行接卸和转运,再通过3000吨左右的单船或船队将原燃料通过运河运到自建的码头,然后在码头进行原料配料,之后这些原料进入生产环节。鲁北集团党政办公室主任王文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修建运河和码头花了1亿多元,组建船队也花了1亿多元,但是每年节约的运费超过了3亿元,与公路转运相比,运输成本更是降低了近10亿元。“借船出海成为鲁北集团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文章说。

  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原来的小码头和较远的黄骅港已不能满足无棣“以港兴县”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办法是投资扩建无棣港,但是对于年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无棣县来说,要想自己扩建港口很困难。因此,他们又想到了搭区域规划建设的顺风车。

  近几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鲁北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州市提出要建设北海新区,建设一座综合性大港是这两个规划的核心要素之一。无棣县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处于这两个规划的核心位置,而且又拥有1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还具备建设大港的优越条件。因此在无棣县、滨州市乃至山东省的共同推动下,在无棣建设一座亿吨大港被提上了日程,新建的港口和原有的无棣港被正式命名为滨州港。

  “看起来,无棣在眼下是吃了一点亏,但从长远来看,无棣是最大的受益者。”无棣县县长李恩波说,“滨州港的建设,不但盘活了无棣近100万亩的沿海滩涂,也为无棣发展临港经济提供了便利,关系到无棣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

  在李恩波看来,“滨州港就是无棣港”,搭上滨州港建设这趟顺风车,依托这一新的战略高地,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州市北海新区的核心之一,无棣将开创临港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区域经济社会也将随着滨州港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加速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