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术街新村社区在调兵山市众多漂亮整洁的小区环绕中,并不显得很特别,但却让人瞩目。“大家的关注不是因为这里是个城中村,而是因为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调兵山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
十年前的兀术街村在当年的顺口溜中依稀能找到些印记:弯着腰拄拐棍,披头散发掉眼泪,下雨上墙走,房子用木头支。而如今走进兀术街新村社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街道两旁环境干净整洁,米黄色的楼房让人感觉如同置身城市的高档社区。天蓝色的屋顶,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明亮而温暖。
兀术街村原来是个负债村,1997年刘广一就任村支书时该村负债890万,“后来通过采取出租房屋、清欠等措施,化解了村里所有的债务。这几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利用闲置厂房招商引资,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当了十几年兀术街村村支书的刘广一自豪地说,“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应该好好改善改善。”
2005年10月调兵山市提出了关于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推进城乡经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兀术街村真正迎来了新生,“在市领导的支持下,村集体出资建了调兵山市首个农民新村,村民们告别柴草、烟囱,住进宽敞舒适的楼房。我们这个城中村购物、就医等配套设施很全,不比周围任何一个城市小区差!”
在该村社区图书室,记者注意到,图书按照基本大类类别表规范排列,书柜里不仅有农村农业方面的书籍《新农村新能源》、《温室蔬菜栽培》、《巧配牛羊饲料》,还有《上下五千年》、《四库全书》、《精神养生之道》、《意外灾害的急救自救》、《着装指南》、《中国古典名著百部》等各种门类的书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医药卫生等,并有专职管理员管理。
刘广一说,每到晚间或农闲时,村民都自发地到社区图书室看书,“我们村的乡亲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有时间都愿意到这里来看看书。”
记者在兀术街新村社区转了一圈,发现社区里超市、浴池、健身器、卫生所、副食商店一应俱全,还有许多供私家车使用的车库。“我们村已有30多辆私家车了。”一个正往车库里停车的小伙子告诉记者。
在小区里,记者和村民张琴拉起了家常。张琴搬进新家已经两年多了,谈到自己的房子她仍很兴奋,“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12月10日这一天我搬进了楼房里。以前,我们村的人可是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住上楼房!而且特别幸运的是,当时分房时采取抓阄儿的方法,我家抓了三楼,84平方米,楼层和面积都是我最想要的,当时我们一家人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张琴还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看看。精心布置的家居充满了现代气息,客厅和卧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卧室和客厅都铺着木地板,墙上挂着装饰画,厨房和厕所都贴着白色的瓷砖。“这个房子按照每平方米1000多元买的,比市场价低了一半,物业费每月每平方米两毛钱,困难户还免收物业费。我们社区全部采取地热取暖,家里很暖和。”张琴不停地向记者介绍,“满55岁的村民,村集体都给补生活费,过年时还会送米、面呢!”
包括张琴在内318户兀术街村村民自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也实现着角色的转换,大部分的村民从此前的种地为生改为经商或自己办企业。“村里几百亩地集中到几个大户手里,发展精品农业。”刘广一说,“村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以看书学习、参加秧歌队、打乒乓球、在健身房跑步、唱卡拉OK,生活得很充实。”
如今,兀术街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人人都有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而且,每个农户在自己家中都可以在网上与世界互联。
“我们村的人不仅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而且享受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我们都很满足,很有奔头。”张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