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畅通重庆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

上图:朝天门长江大桥

下图:菜园坝长江大桥

本版图片由刘汪洋摄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课题。在新的历史阶段,“畅通重庆”是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以畅通促进重庆城市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工程。

  以畅通促进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工程

  要把重庆打造成中国内陆开放高地,使重庆成为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首先在于交通体系建设的突破,综合交通枢纽则是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基本要件。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拉动内需的宝贵机遇,提速“畅通重庆”建设,搭建资源要素快速集散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提升城市营运效率和竞争力、发挥城市多样化集聚和辐射功能,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为重庆的开放和发展建构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体系。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的典型,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突出。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省级实验区,要攻克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路网建设是必由之路。通过“畅通重庆”建设,形成与重庆城市大格局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多元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强重庆主城区与区县、乡镇之间的衔接,拓展主城以外区县的对外联系,保障路网的畅通无阻和运营效率,才能承载重庆城乡在物资、劳务、信息等方面快速流动,从而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铸就坚实的基础。

  实现利民、富民的目标。受“山城”高低错落、丘壑绵延的地形等因素限制,重庆道路狭窄,人均道路资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了巨大压力,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已十分突出。过度的交通拥堵必然损害城市的社会生活秩序、降低效率、消耗能源、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阻滞社会经济的发展。据重庆市相关部门统计分析,主城区车速每小时提高1公里,每年可节约行车时间21万小时,少耗费汽油2600吨,节省综合商务成本3亿元,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支出10.5亿元,主城区每人少吸入有害气体1立方米。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必须切实解决城市畅通的问题,这不仅是提高城市营运效率、城市节能环保的主要内容,更是重庆人民畅通安全出行、实现共同富裕、提升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

  重庆科学发展的“标志工程”和“民心工程”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畅通重庆的决定》提出,建设“畅通重庆”的总体目标,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陆运、水运、空运并举,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加快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形成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交通格局,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解读这一《决定》,畅通工程建设包含了三大系统工程的进展与统合。

  “大交通系统”建设。重庆市明显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综合竞争力不强,与“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的要求不相适应。重庆GDP仅占全国的1.7%,大体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广东的八分之一,GDP总量和过去5年增速均列西部第6位。二是功能不完善,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上海相比,重庆进出口总额是上海的三十八分之一,集装箱吞吐量为上海的五十分之一,空港客运人次为上海的四分之一。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要求不相适应。重庆农村面积和人口分别是京津沪总和的2.4倍和2倍,城镇化率48.3%,排在全国第12位。四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在西部地区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重庆市还有14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贫困县。因此,重庆市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改善重庆与外部的时空格局,加快对外开放的力度。

  “畅通重庆”的“大交通系统”建设着眼于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需要,确立了建设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目标,即到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市内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2015年实现周边省会城市铁路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南亚8小时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江北机场成为国际性空港。畅通是城市活力动感的风向标。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开放,把重庆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市场,有效集聚并优化配置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资源,更好更快提升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小交通系统”建设。都市在经济社会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是现代城市建设追求的基本的目标之一。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最大的难题和市民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主城区的交通拥堵。“畅通重庆”的“小交通系统”建设,就是要努力打破这一怪圈,其基本目标是2012年实现“半小时主城”,即到2012年,主城核心区(内环高速以内)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城拓展区(绕城高速与内环高速围合区域)任意一点到核心区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小交通系统”建设是实现重庆城市现代化、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

  “道路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畅通重庆”的顺利实施需要与“硬件”相适应的“软件”建设。从长远看,其更艰巨持久的任务在于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交通管理,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培育重庆市民的交通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道路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是以实施秩序规范工程、设施规范工程、生命工程、智能交通工程、道路畅行工程、宣传教育工程、公交优化工程等七大子系统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道路交通综合管理。

建设畅通重庆的实践理念

  “畅通重庆”建设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坚持“大规划”的发展理念,提高交通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协调性。“畅通重庆”规划和建设需要与社会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节省资源相适应,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借鉴其他大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以深入调查为基础,抓住城市交通改造与建设的机会,努力解决城市路网规模、道路功能结构和布局,交通结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规模、方式和布局,对外交通走廊和城际交通通道布局,城市内外交通的有效衔接、转换等问题。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管理并重的策略,建构合理的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不仅需要增加城市交通的供给,同时需要注重交通需求的控制和引导。通过实施土地利用控制、改善公共交通、合理的定价措施、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管理相结合等策略,引导人们合理的出行方式,达到城市交通供求的动态平衡。因此,在“畅通重庆”建设过程中,应当控制机动车总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轮渡、索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并切实提高公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凝聚政府、专家和市民三个主体积极性。“畅通重庆”建设首先考验的是政府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政府不仅要有把握发展规律的洞察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而且更应保持民意畅通,始终贯穿利民、富民的要求。“畅通重庆”建设也需要专家的智慧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专家的意见是保障“畅通重庆”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性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建设的主体是重庆人民。他们不仅是畅通的享受者,更是“畅通重庆”的建设者。“畅通重庆”建设必然要求重庆市民积极投身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提高自身的交通文明素养,自觉遵循交通法规,形成有序、和谐的城市交通风貌。

  注重政府投入和社会融资的结合。城市交通需要巨额投资。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今后5年将投资3000亿元巨额资金建设“畅通重庆”。从投资主体来看,“畅通重庆”建设的资金投入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重庆市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与国家项目进行对接,争取国家支持;同时应当争取通过发行省级国债、企业债券等进行融资,并盘活已有的存量资产;对一些效益好的建设项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直接将外来投资引入“畅通重庆”建设。

  (重庆市委“畅通重庆”建设课题组)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