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金融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观察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完善县域金融服务
□ 王小平

  2006年10月,青海省政府成立了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在西宁市湟中县、海东地区乐都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以及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海西州天峻县开展了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从三年来的试点情况看,全省的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已形成以“政府主导、人行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创建了“以惠农利民”为主要内容的多种金融服务机制,构筑了以“信用体系”与“金融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基础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创新组织体系建设,保障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作为青海省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推动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重点调研推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考评奖励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活动创建模式、融资模式、专项工作模式等,确保了工作上的相互沟通协调,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在推进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不断加大了组织推动力度,如海东行署组织开展了清收不良贷款专项治理活动,黄南州、玉树州也分别召开了信用环境建设推进动员会、开展了清收公职人员贷款等活动,为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金融支持“三农”步伐。近三年,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向县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65.41亿元;自去年10月以来,适度降低贷款利率,让利县域企业、农户0.4亿元。从2008年初到2009年6月,通过实行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25家A类农信社共少缴法定存款准备金1.24亿元,这笔资金全部用于县域农牧民的种养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等项目。农行青海省分行创建了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抓手拓展县域市场的“贷款+农户”模式。截至今年9月末,发行金穗惠农卡17.84万张,发放惠农卡的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1.16亿元。青海省财政厅与省农信联社在西宁、海东地区及海南州开展支农融资担保的体系试点,创建了“担保基金+银行贷款+政府风险补偿”模式,建立财政支农担保资金达4000万元,各联社按5至8倍比例发放贷款,今年前9个月发放担保贷款1.52亿元。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县域金融长效发展。2008年10月,“青海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在互助县召开,确立了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5年规划目标,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入户、入村、入乡、入县,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人民银行牵头、涉农金融机构主办、农民参与、多方配合”为主要模式的格局。同时,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不断完善法规,建立了制度保障、信用担保、农业保险推广、信用风险补偿等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全省已创建信用村444个、信用乡镇9个、评定信用农牧户88460户;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87000份,建档面达到25.41%。已建立信用档案的18万农户得到了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8.20亿元,贷款余额达13.28亿元。信用村、信用乡贷款总额比上年增长62.12%,贷款增幅高于其他地区14个百分点;信用贷款的归还率达到95%,较好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发展。目前,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镇)”在青海省广大农牧区已形成热潮。

  建设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县域金融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强现代化的支付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为农牧民群众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建立农牧区反假网络防范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反假工作站1354个,其中在县、乡百人以上自然村建立的反假工作站1264个,较好地满足了县域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  

    (作者系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行长)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