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建设“三个中心” 发挥大连在东北振兴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共辽宁省委常委 大连市委书记 夏德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连的发展。2003年中央《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又对大连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前不久国务院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不仅再次强调要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又提出了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这既是事关东北振兴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对大连的新要求、新期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大连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把“三个中心”建设推向新阶段。

大连建设“三个中心”具有客观的基础条件

  大连建设“三个中心”,具备如下的基础条件:

  一是港口和口岸条件优越。大连位于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海经济圈的交汇地带,是东北最大的出海口,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也是东北腹地与国际市场连接的主要通道和航运服务中心。近5年来,累计投入300多亿元用于港口建设。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2008年,大连港口吞吐量2.46亿吨,集装箱总数452.5万标箱;空港旅客吞吐量居东北之首。有较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已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

  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大连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东北地区处于前列。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大连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6.2%,到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分别占东北地区的13.7%和14.4%。而且大连产业素质较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及软件四大产业基地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高速机车、新材料、LED、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对外开放优势明显。大连的特点是开放,优势也是开放,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东北地区开放层级最高的城市。2008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50.1亿美元,占东北地区的28.3%。外商投资企业累计16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9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30多亿美元;外贸出口达到238.4亿美元,占东北地区1086.9亿元的21.9%。大连还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惟一的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开放先导区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工业园区为主体的梯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大连生产要素广为汇集,全市有各类人才142万,占总人口的23%;有各类金融机构18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23家,金融业务、运行质量等位居东北第一;科技力量集中,全市有23所高等院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北地区居于领先地位。仅今年全市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420个,城市地铁、哈大客运专线新客运站、海底隧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已经展开。而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4%左右。林木覆盖率达到44%。曾获得了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最近又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推进“三个中心”建设

  全面推进“三个中心”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整体推进。航运中心建设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世界各国著名的航运中心同时必然是重要的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无论香港、上海、深圳,还是新加坡、伦敦、鹿特丹、纽约,都是航运、物流、金融同步发展,相得益彰。大连“三个中心”建设也必须以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同步推进,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在已基本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大窑湾北岸码头和能源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集疏运体系,增强港口吞吐能力。进一步深化大连港集团改革,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效率,并带动全市港口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辽宁沿海港口资源优化组合,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现代港口集群,逐步把大窑湾港打造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港航企业,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加快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口岸软环境,完善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建立航运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信息共享,创造优质高效的航运环境。强化保税港区功能作用,争取国家支持,探索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新机场前期工作,推进中国北方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围绕打造全球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规划建设高效物流平台,建设一批国际标准的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以交通节点为依托的物流体系,完善东北内陆干港物流网络和海铁联运体系,推动亚欧大陆桥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推动建设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跨区域物流中心。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提高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建设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大连金融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大力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发展,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打造东北亚国际期货中心。构建银行及各类投资融资机构密集、资金充裕、产品多样、市场机制完善、风险监管有效、发展环境优越的资金汇集、调度、配置枢纽,打造投资融资中心。全面提升人民路国际商务区的金融服务功能,高水平建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加大高新园区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力度,探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以航运保险服务为重点,建设保险机构集中、承保能力领先、辐射能力突出、市场充满活力的保险服务中心。同时,加紧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中介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支持本地金融机构跨地区发展,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大连落户,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聚集度。优化金融环境,争取成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向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二是促进“三个中心”建设与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建设“三个中心”和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都是国家战略对大连的发展定位,都是大连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二者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必将开创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广阔前景。要在加快“三个中心”建设的同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把大连产业发展放在全球产业体系中进行布局和谋划,依托现有基础,立足自主创新,促进现代产业加速聚集,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筑以绿色产业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通过“三个中心”的辐射作用,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要面向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适应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形成的全球市场新需求,重点培育核电及装备、风力发电机组、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体系。做大现代产业集群。坚持调整、优化和提高相结合,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拉长优势产业链条,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以产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造船及海洋工程、大型石化、电子信息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世界级产业基地,各区域都要积极打造产业集中度高的超千亿产业集群。壮大领军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骨干企业跨国界、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推动企业发展向研发和国际营销环节升级,发展一批超百亿规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中试基地,完善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等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推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光电子、数控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加快形成开放型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金融业、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功能性服务机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增强现代服务业对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础性作用,使其成为大连新时期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是以“三个中心”建设为牵引,提升城市核心作用。通过吸引和增加投资,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各具功能和特色的经济区,增加就业,扩大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探索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区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着力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等配套改革,改善农村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完善要素市场,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最佳软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海洋及岸线开发,优化提升集约开发区域,实现“三个中心”建设与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相统一,与节约能源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相统一,构建以人为本、经济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格局。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