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现场
红松情思
本报记者 倪伟龄

  11月8日,记者来到伊春市五营红松自然保护区。纵目攀山松海,气势磅礴浩瀚天涯。眼前红松胸径逾70厘米,树高近40米,树龄500多年。仰望松干伟岸挺拔,松针健羽凌云,顿觉傲雪之势、擎天之志荡激胸襟。

  初冬,五营林区清雪飘洒,寒气逼人,而红松却雪藏坚毅,云拥华美。红松,这个经亿万年地质、气候变迁保留的第三纪孑遗种,作为欧亚大陆北温带最古老的“第三纪森林”物种基因活化石,成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顶级群落,维系130多种植物、360余种动物繁衍、生长。伊春生态体系对维护东北亚的生态系统安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至关重要。

  然而,历经多年过度采伐,“参天巨木,郁郁苍苍,枝干相连,遮天蔽日,绵延三百余里不绝”的景象,几不复存。小兴安岭红松由开发之初120万公顷,锐减到不足5万公顷,成熟红松约剩300万株左右。

  不能让红松的故乡演绎成红松的故事。保护红松刻不容缓,这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子孙万代幸福生活的千秋大计。

  值得欣慰的是,伊春明确“生态立市”发展定位,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9月1日,伊春在全市每年财政收入减少1.6亿元情况下,毅然决定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为保护红松,伊春成立了保护红松联合会;与建行合作发行以“关注伊春、保护红松”为主题的红松信用卡;设立红松保护基金,组织红松认领活动;成功举办了2008年保护红松国际研讨会,形成保护红松伊春共识————保护红松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今年9月,黑龙江各界再掀认领红松高潮。从2007年11月至今,参与伊春爱心认领红松人数达3.37万人,实际认领红松7.85万株。

  走进遮云蔽日的红松林,清雪黄松塔,枯叶绿苔蕨。耳畔鸟鸣唱,远方溪水响和着护林人的心曲,袅袅天籁之音传得很远、很远。五营生态日趋向好不正是小兴安岭生态建设新希望吗?

  伊春停伐天然红松5年,共少消耗天然红松蓄积240万立方米,相当于保住176万株天然红松。据专家推算,小兴安岭红松5年储碳、释氧、蓄水等生态效益,至少价值在5000亿元以上。从2004年停伐红松至今,伊春共播种红松种子475亩,培育红松幼苗2.76亿株,栽植红松2107万株,营造红松林9.57万亩。这使伊春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年均净增500万立方米。

  从五营归途中,记者在深思,如何将红松生态价值变成经济价值,再在实现经济价值中保护生态?红松不但是珍贵的上等木料,松子是名贵坚果,红松皮中提取的“松树多酚前花青素”,是目前发现最有效的抗衰老物质。五营一年采红松子百姓就多收入6000多万元。此外,五营袋栽木耳、种植北药等林下经济发展迅猛。仅采摘山野菜每年就达1.5万吨,年收入近亿元。伊春旅游收入2008年实现15.1亿元。

  保护红松生态体系建设,使伊春更加注重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到2010年,伊春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70万千瓦。伊春林区可固碳近3亿吨,小兴安岭每年吸碳800多万吨,将碳汇项目融入国际市场,能增收17亿元人民币生态功能价值回报,发展前景蔚为壮观。

  然而,我想,那些心中深植生态环保意识的人,才是伊春生态立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