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城市如何建·案例篇 ⑩       
伊春:构建小兴安岭生态大屏障
本报记者 倪伟龄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山系。全市林业作业面积40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84.5%。

  伊春是一座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的林业城市、国家重点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绿色伊春”和“森林氧吧”之美誉。

  伊春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地上地下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分布着红松、云杉、冷杉等140多种森林群落。生态环境优越,境内702条大小河流没有任何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5万个以上。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四季风光宜人。

  逶迤千里莽原的小兴安岭似一道舒展之秀硕生态大屏障,百转峰峦中,带有亿万年“第三纪森林”物种基因红松群落的挺拔隽秀英姿,千回丘壑里惊现白垩纪恐龙家族化石庞大身躯,故世人冠之以“红松故乡”、“恐龙乐园”、“物种天堂”。

  兴安岭位于东北亚腹地,生态价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接对东北亚地区气候、温度、防风、固沙等具有生态调节作用,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长远大计。2004年9月伊春市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2007年12月又成立保护红松联合会;继而伊春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的中国惟一林业“低碳城市”发展碳汇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成功举办了国际生态经济发展论坛。

  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境地后,伊春紧抓机遇,适时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及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战略,加速战略转型调整。

  伊春全面停伐红松5年来,森林资源年均净增500万立方米,提高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5年中,小兴安岭森林仅吸碳、释氧、深水、固沙等生态效益,就达5000亿元以上。

  曾几何时,由于长期过量采伐,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春逐步陷入可采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境地,森林蓄积和可采成过熟林蓄积由开发初期的4.28亿立方米和3.2亿立方米,降至1.94亿立方米和363.5万立方米。

  为什么我们创造财富的同时又毁灭财富?伊春开始重新审视生态意义上的“二律背反”,如何协调林业经济发展速度与提高生态质量的关系?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年来,伊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林权改革试点等重大发展机遇,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及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战略,加速战略转型调整,推进伊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协调发展。

  伊春向生态立市战略转型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型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接续产业,建立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解决林区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构建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区产业体系。

  伊春市在此框架下确立经济转型目标:到2010年,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建立生态主导型经济体系。全市生产总值达205亿元,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达100亿元。全面停止主伐,使森林总蓄积量由2.47亿立方米增至2.58亿立方米;形成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特色种养加工、冶金化工、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城乡居民纯收入分别达10000元和57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伊春向生态立市转型远景目标:森林总蓄积达2.75亿立方米;地区生产总值达33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收入25830元;地方财政收入8.8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60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年均增7%;城镇从业者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100%,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为促进林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伊春组织协调各方面,以大动作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美好新伊春将再上一层楼。

  怎样实现这个经济转型目标?伊春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制定新的举措,全方位推进生态建设。

  伊春在8万公顷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上,继续林木资产保险、林地经营抵押贷款等配套体系建设,完善活立木交易市场。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大集团和优势名牌。在部分林场实行公司制改革,组建股份制林场。明年实现全市职工自营经济增加值43亿元,从业人员达33万人,人均收入达9000元以上。

  伊春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全市已将木材产量由136万立方米调减到36万立方米,要求所属17个林业局全面停止主伐,实行封山育林。此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树种、林种结构,增加珍贵树种、阔叶树种和混交林营造比重,发展“碳汇”项目等,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同时,在重点火险区和生态公益林区建立95.6万公顷生态特区等等。

  在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上,伊春把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特别是以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及绿色能源、特色种养加工、冶金化工、矿产开发、木材深加工和生物等接续替代产业作为重点发展。

  打造国家和世界级旅游精品项目,伊春一直在全力倡导、推进。目前,正在启动小兴安岭风景观光道建设,现已开发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森林景观和度假村。到明年,伊春年接待世界各地旅游者将超过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占GDP总量比重的7.1%。

  在发展特色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上,目前,伊春正在实施风电项目,到2010年,伊春风电装机容量将达665.4兆瓦。建成兴安湖水库,汤旺河流域水电工程及绿桦、红山、晨明、苔青、缓岭等水电站。同时,开发生物质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实现建设“绿色能源之乡”目标。

  伊春还按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在发展生物医药、生物林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及相关产业上,伊春正组织协调各方面施以大动作,制定落实方案。

  在经济转型中,伊春格外重视保民生促发展项目建设。目前,汤嘉铁路、伊绥高速公路伊春段、鹤嫩高速公路伊春至北安段等项目及兴安湖水库、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中心城热源的管网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抓紧进行。全市5年内将改造11.2万户棚户区共500万平方米,形成210平方公里的中心新城区。伊春实施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大项目牵动战略,有力促进林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图1:2008年伊春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增长25.7%,接待旅游者337万人次,增长12.1%。谭景涛摄

图2:嘉荫恐龙地质公园

图3:天华药业药品生产车间

图4:各类特色绿色山野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