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厦门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建设
本报记者 殷陆君 通讯员 郑雨茹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下许村是新店镇胡萝卜产量最大的行政村,这几年除了新店镇,在翔安区的内厝、新圩、马巷等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胡萝卜,当地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个“胡萝卜村”。

  今年上半年,翔安区的胡萝卜收成好、出口价格也好,平均每亩销售价在12000元以上,农户人均年增收7000元。这使当地农民信心倍增,纷纷扩大再生产。包括扩大择优播种面、使用绿色农药,提前备种。厦门检验检疫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出口胡萝卜总量达143批、4341吨、277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50%、328%、331%。

  胡萝卜是厦门农民出口增收的重要品种,为了把拳头品种打造成优质品牌,2009年,厦门农业部门和厦门检验检疫局率先在全国联合推行在胡萝卜基地村走新型“合作社”模式的区域化质量安全管理之路,其核心是“原料布局合理化+种植耕作规模化+药残防控专业化+生产加工标准化”,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原料布局合理化。厦门市选择以翔安新店镇胡萝卜主产区的19个行政村自愿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作为26家出口加工企业、126个原料供应商的主要原料来源,纳入备案管理。市里倡导大型龙头企业在周边村镇自建“一对一”的备案基地,与示范区互补,覆盖了27个村3904户的3.2万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其中26家企业还自发组建起了翔安区蔬菜协会。

  种植耕作规模化。以各基地村委会为源头质量主体、以产地证核销为核心的规模化种植。村委会统一出具原产地证,督促村民按标准耕作。协会严查产地证有效性,要求会员企业不得收购非基地原料。检验检疫局凭产地证实施产量核销、受理报检,并建立红黑名单动态管理。协会还向基地村派出500余名植保员,经农业局、检验检疫局考核发证、动态管理,并统一指导他们对相应区域种植、用药和田间管理。

  药残防控专业化。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指导协会制订统一的基地质量安全监管规则,实施用药督察,免费提供农残实时监控信息。牵头与农业局、协会、农户代表和专业植保公司等五方共建药残防治专家组,举办了20余期培训班,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开展用药风险评估、严把用药审核关,实施农残全程监控。

  今年以来翔安出口企业凭借27个基地村出具的2000多份产地证,共报检出口1.3万吨保鲜胡萝卜。农残阳性率得到了控制,合格率达到100%,现在胡萝卜出口的市场已由原来的10个国家拓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民得到了实惠,出口产品比内销市场每吨最多可增收500元,每亩可获净利润达9000元,示范区农户平均每家年内可增收70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