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投资-证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白糖、PTA期货调研札记
□ 本报记者 王 璐

  期货市场是与现货结合紧密的衍生品市场,各类企业用或者不用,都将受到它的影响。而利用期货市场的程度和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近两周的调研里,记者走访了许多白糖和PTA产业链上的企业,有这样几个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

  场景一:从广西南宁市到广东湛江市,车程不过3小时,甘蔗的生长环境也相仿,但一些白糖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差距很大。在去年白糖价格每吨高至近5000元,低至2000多元的剧烈波动中,有的糖企基本毫发无损,有些企业却没能挺住而倒闭了。

  在湛江某期货公司的客户中就有这么一个企业,虽然开了户,但去年没有做套期保值,打算赌白糖的单边行情,如果价格上涨,企业囤积的现货可以卖高价大赚一笔。而按照套期保值的原理,如果在期货市场做了方向相反的套保,那么一定会损失部分利润,所以这个企业看行情会单边上涨,如果对了,将大赚;如果错了,将大亏。不幸的是,后来的行情一路下跌。现在,这家公司破产后已经被收购了。

  这个教训也给许多白糖企业提了醒,不利用期货才是更大的风险已经成为现货企业的共识。稳健经营是最重要的,不能只看到做套保而付出的一小部分代价,而把整个现货的经营置于风险敞口之中。

  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白糖行业的重新洗牌,在期货的平台下,原来竞争力差不多的企业分出了胜负,有些企业用传统的思维判断走势,吃了大亏,但很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实现了做大做强。

  场景二:在广州市长城伟业期货公司,记者见到一些前来咨询的白糖和金属现货企业。没等到业务员上前先“普及”一遍期货知识,进行一番“风险教育”,那些企业就先开了口:别多说了,我们知道做期货的重要性和风险,我们就是想做套保,所以来咨询怎么做更好。

  这种情况在期货界人士看来不是偶然现象,众多企业现在着重分析的不是做不做期货的问题,而是怎么做、注意哪些技巧的问题。

  场景三:在浙江调研PTA产业链上的中小纺织企业和化纤企业时,他们大多不愿具名。原因是:名字如果出现在报纸上,他们在银行的融资就可能面临障碍。

  近年来,因为期货市场操作不慎而导致企业巨亏的案例不少,所以“期货就意味着风险”的观念根深蒂固。

  而事实上,如果坚定地做套期保值,而不是投机,那么企业的资金是没有风险的,银行的信贷也随之安全。现在的障碍有两个,一是企业有可能禁不起投机的诱惑,在套保的同时做投机。二是银行不容易界定企业是否把信贷资金用到了安全的范围内,比如套期保值或者日常经营支出。而在许多成熟市场国家,做了套期保值,能优先享受到银行贷款。今后,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畅通银行和企业的通道,形成完善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

  期货市场的诱惑力,在于它高杠杆效应带来的加倍赢利的可能。而企业的着眼点,不应该是“捞一把”走人的投机心态,而应该是“做百年企业”的稳健经营思路。可喜的是,记者看到许多企业已经设置了严格的期货操作守则,对套保的比例和操作都进行了严格约束。对于年轻的期货投资企业而言,这是好的开端。相信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投资者的逐步成熟,期货市场服务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将更好地发挥。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