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增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近年来,广东省增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经济投入和环境投入同步加大,集约开发和资源保护同步推进,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放大,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东省增城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是广州市所辖的县级市。近年来,增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努力探索破解县域发展难题,紧紧围绕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科学发展观示范市的目标,以规划建设3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以实施公园化战略为载体,以推进富民惠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逐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增城市的区域发展水平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去年实现生产总值510.3亿元,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5.37%,人均GDP由2000年的17728元上升到62050元,增长3.5倍;工业总产值1104.42亿元,年均增长18.45%;财政总收入102.49亿元,年均增长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5亿元,年均增长27.5%。今年1至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工业总产值增长15.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30%。

  增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划建设3大主体功能区。2003年增城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系统考虑和谋划增城的发展,率先引进主体功能区理念,根据增城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交通、产业、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及与整个“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的关系,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3大主体功能区,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变发展“散乱无序”为健康有序。3大主体功能区分布为:南部区位优越,工业基础好,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集聚、集约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中部市区环境优美,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营造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优美环境,努力创建“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山水文化宜居城市和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北部山区生态环境好,是广州市饮用水源头之一,定位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产业区,大力促进都市农业与度假式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广州“后花园”。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不但在增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使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了更高的层次、更新的内涵,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构筑了更大的平台。

  第二,实施公园化战略,建设生态文明。近年来,广东省增城市在构筑经济发展格局的同时,着眼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理念,大力实施公园化战略,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难题,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并进。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以打造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为重点,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二是实施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全面优化生活环境。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在优化镇区和农村生活环境上下功夫,实施路边、山边和水边“三边”整治,建立健全了城乡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管理制度。三是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全面关闭149家水泥厂、76家洗漂印染厂、54家线路板厂、97家黏土砖瓦陶企业等落后产能,促进清洁生产,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合理开发利用北部旅游资源,变北部山区为旅游景区、变农业基地为旅游景点、变新村为农家旅馆、变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商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等产业。

  第三,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来,增城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系统解决“三农”问题,从大环境抓起,大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抓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镇和新农村。把原来的1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全面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推动形成“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5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和人口集聚中心,城市化水平达到62.47%,增强了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树立“建设新农村,创建新文明”的理念,全面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引导、规范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统筹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民居住集中化、服务管理社区化,建设了新塘西南村、小楼东西境村等一大批新型农村,农村生活环境和面貌大为改善。二是抓创业和就业,有序转移农民。增城把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当作最大的民生,提出了全民创业、充分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积极推进“青年创业工程”和“巾帼建功”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政府贴息贷款,以创业带动充分就业,有序组织转移农民,致富农民。建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建立起市镇村3级转移就业服务网络,加大城乡居民免费培训力度,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变农民自发外出打工为政府有序引导推荐就业,想方设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3年至今,累计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9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余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0%。三是抓公共服务,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城把财政重点投向公共事业领域,从2000年以来坚持每年办好10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仅2008年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就达38.7亿元,占财政综合预算总财力的52.46%。

  (执笔:温宪元 钟永泉 张造群 吴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