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电下乡”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以及推动新农村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家电下乡”拉动内需的效果非常显著,带动了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家电下乡”不但有力地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的冲击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家电下乡”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购买热情,促进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大规模启动,不仅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为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2007年12月1日第一批“家电下乡”政策试点开始至今,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和种类不断丰富,销售量和销售额也不断增长。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统计显示,截止到2009年10月31日,销售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登记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87.8万台,销售额为508.4亿元。
从限价的不断提高到淘汰机制的即将实行,在家电下乡产品日渐深入农村的实践中,相关政策也在因地制宜地相应调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产品研发生产、质量保障、售后服务等方面务实推进家电下乡。”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家电下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如此表示。
助推行业增长
实践证明,“家电下乡”对电子信息、家电行业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今年以来,在“家电下乡”政策的促进下,我国家电行业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效益也明显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电冰箱/冷柜为例,今年1至9月,电冰箱/冷柜累计国内销量4160万台,同比增长28.4%,而同期“家电下乡”产品出货量1645万台,占同期电冰箱/冰柜国内销量的40%。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国内销售中新增的920万台,主要来源于“家电下乡”产品,农村市场销售增长40%以上,“家电下乡”政策功不可没。
“家电下乡”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有效地撬动了农村消费市场,也有力地促进了家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表示,“家电下乡”政策对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推动了家电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客观上促进了家电行业的结构调整。
“家电下乡”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家电下乡”政策要求家电企业充分考虑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特点,研究开发物美价廉、性能可靠、质量保证、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的家电产品。为符合这个要求,不仅核心企业,而且广大中小企业都在研究农村市场并专门开发适销的下乡产品,竞相把最好的产品设计用于下乡产品。
“家电下乡”促进了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地区由于地域广阔,售后服务体系薄弱,农民买家电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服务,而家电下乡对售后服务体系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企业也积极部署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售后服务队伍的培训,并提供充足的维修备件,这些都有助于农村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
调整完善政策
“在贵州的家电下乡产品中,空调卖得不好,因为贵州的气候比较凉爽。但是,当地有一种镶嵌电磁炉的饭桌不在下乡产品之列,却销售得很好,因为它适应了当地农民爱吃火锅的习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用这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推进家电下乡政策也要因地制宜。
“家电下乡”工作全国推广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大量调研,包括组织部属7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暑期家电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到云南、贵州实地调查研究,召开企业座谈会等。“调查表明,四个问题比较突出,分别是限价、产品选择、补贴政策落实和各地政策的落实。”肖华如此总结。
肖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行业管理,继续督促指导生产企业做好家电下乡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设计、研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在节能、环保、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抗电压波动能力、信号接收能力、防潮防热能力等性能,促进生产企业统一标准,提高产品性能,改进、完善产品与服务,以期做到不但让农民“用得起”,而且还要让农民“用得好”。
生产企业则要加强研发,组织做好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要借助家电下乡,逐步建立完善面向农村市场、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产品研发、生产、流通和服务体系,加快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拓展农村市场、服务农村市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