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印象
天蓝了,水清了,能耗降了,效益高了

  还没到黄石,单从这个硬梆梆的名字上,记者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幅山岩裸露,炮声隆隆,尘土飞扬的场景。翻阅资料,发现果不其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黄石市仅华新路、武汉路一带就集中了10余家矿山企业,烟囱林立。数据显示,当时黄石城区的降尘量每月每平方公里达到90吨以上,“光灰城市”由此得名。

  真正身临黄石,记者却惊讶地发现,这里全然是一派“半城山色半城湖,碧水蓝天入图画”的景色,青山环抱一汪碧水,磁湖烟波浩淼,全长3.2公里的湖滨路绿化长廊,宛如一条绿色缎带,从南到北串起了陈家湾、明珠、华新、桂花湾等4个绿化广场。那个曾经的“光灰城市”早已不见踪影了。

  在生态转型方面黄石可谓是先行一步,并且成效显著。转型,是以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机制转型为主要内容的整体转型。

  黄石的生态转型得益于近年来启动的污水处理、城市绿化、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依靠水系网络构筑、山体生态构筑、地质灾害综合整治、环境污染治理等有效手段,黄石重点实施磁湖、青山湖、青港湖“三湖连通”,水生态修复保护,327个开山塘口治理,5.56万公顷石漠化治理工程,14座病险尾砂库整治,板岩山二期整治,大冶铁矿、铜绿山矿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六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

  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衬衣穿一天变成黑衬衣。眼下,黄石人不经意间发现:夏天穿白色T恤的人多了起来,穿皮鞋也不像以前那样天天要擦了……

  据黄石市环保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黄石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73,空气优良天数为230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年均值标准,为10年来最优,质量指标已达到宜居标准。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黄石天蓝了,水清了,能耗降了,效益高了,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