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一,要高度重视科技和创新的作用,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技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科技和创新的作用,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高度重视科技和创新的作用,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要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炭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努力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现、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环境,培养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 

  第二,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从当前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终胜利的根本途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能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从国际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应对后危机时代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当前,许多国家都在为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做精心准备,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长远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在某种程度上说,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因此,我们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要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能源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又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举措。要通过加强节能减排,抑制生产经营中各种浪费能源资源的行为,防止高耗能、高排放的建设项目上马,降低区域经济活动的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资源节约,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体系。要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推进能源原材料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实施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继续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要坚持统筹兼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三农”工作,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重要任务,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连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期任务。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