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街故事
从“篷篷车”到“大百货”
本报记者 谢 慧
  改造后的春熙路,人气、商气两旺,成为成都市的商业中心。 冯 立摄

  “现在的春熙路真是焕然一新,路宽了,楼高了。”家住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中心横街3号楼,今年62岁的陈朝珍阿姨告诉记者,走在现在的春熙路上,那是一种享受。

  “1991年刚搬进来那会儿,春熙路的夜市才刚刚一人宽,中间是小摊小贩,两边是篷篷车。”对昔日的春熙路,陈阿姨记忆犹新,那时候的春熙路上有国有大型商场,还有小型的服饰店、老字号等个体专卖店,不过人气最旺的还是夜市。

  “1992年春熙路夜市首次开张。那时候我侄子也有个篷篷车,卖衣服每月收入就有好几百元,现在可好了,他搬到了锦茂大厦,进了大百货了。”言语间,陈阿姨满是自豪。

  那时候的春熙路与紧邻的青年路市场一起,叫做“西南第一街”。陈阿姨说,那个时候基本就是个体户,卖的都是衣服、鞋包之类的百货。“现在的孙中山铜像旁,原来就是农池大书市,个体小摊一个连一个。”陈阿姨笑言自己是那里的常客,“周边的小商小贩,逢周末也会来春熙路赶集,批发商品,个个带着编织袋呢。我们都管他们叫编织袋族!”

  2001年经大规模改建后,春熙路夜市拆除,成都市对春熙路商业步行街进行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如今的春熙路集中了多家百货商场和专卖店,百年老店焕然一新,商业结构大大提升。

  “道路拓宽了,铺上了花岗石,中山广场上,有露天水池、绿化带、还有长凳……环境美了,人气更旺了,一天就有10万人来逛呢。”陈阿姨眼中,昔日的春熙路已焕然一新,在现代商业和城市商业历史文脉的叠加中,成为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

 今天的春熙路,由花岗石与仿古地砖铺就,鳞次栉比的商铺流光溢彩。无论坐在街边装修考究的咖啡店还是观赏路面的掠影浮雕;无论是在商场购物还是在水幕墙下留影,赏心悦目的感觉缓缓流淌在心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