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区位优势 促进转型升级
武汉多项措施扶持省级开发区发展

  本报讯 记者郑明桥、通讯员黄卉 林丛报道:发挥区位优势,坚持错位发展,湖北省武汉市各城区开发区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到2011年,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蔡甸经济开发区、江夏经济开发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汉南经济开发区6大省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标志着武汉省级开发区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武汉市13个省级开发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板块。2008年,武汉市1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53%;共完成税收收入74.98亿元,占区级全口径财政收入的18.9%。

  武汉中心城区的省级开发区走上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江汉和口经济开发区依托中心城区优势,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逐步向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信息通信、科技孵化等科技型、环保型产业转型。江岸经济开发区依托原来的优势产业,主要发展机电制造、皮革制品和肉类食品加工等产业。汉阳经济开发区发挥连接汉阳中心城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着力打造王家湾商圈,发展医药物流、汽车博览等产业。武昌经济开发区发挥白沙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成功吸引武船入驻,形成以船舶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汽车电子、创意产业和信息安全产业。青山经济开发区依托武钢,发展钢材深加工和固体废弃物利用、冶金环保设备、新型建材制造等环保产业。洪山经济开发区基本形成了光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两翼齐飞的格局。

  武汉远城区省级开发区发展方向和重点也日渐凸显。阳逻经济开发区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打循环经济产业牌,突出发展钢材深加工板块、能源工业、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汉南和蔡甸经济开发区依托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时发展生物医药和纺织服装产业。江夏经济开发区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环保设备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围绕临空经济区和汉口北商贸物流区,坚持以贸带工,配套发展机械制造、光学电子、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

  武汉市在促进省级开发区发展上不遗余力,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6个远城区省级开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占区级固定资产投资的38.48%。此外,武汉市下放了外资审批权限,方便招商引资;各开发区上缴市级税收也全部返回各区用于开发区建设。

  武汉还出台了众多优惠措施和政策扶持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江汉开发区针对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三包一”工作机制,即领导干部包上下协调、职能部门包安全质量、公安干警包周边环境,保证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武昌经济开发区积极搭建企业融资、法律咨询、就业创业等平台,成立了白沙洲地区企业联合会,定期举办中小企业银企联谊会,组建企业与学校实习基地。

  眼下,武汉市各省级开发区发展后劲十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3个开发区共集聚各类企业3239家,工业企业17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4家,高新技术企业228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