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灾后恢复重建,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派出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受灾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了对口援建方案。他们通过采取“一市(县)帮一乡(镇)”的对口支援方式,向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捐款捐物,还为对口援建的农村信用社培养了后备干部。
目前三省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收到援助资金2.39亿元,网点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已完工516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口支援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对地震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恢复重建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截至2009年9月末,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向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信用联社提供援助资金共计2.39亿元,其中通过对口支援渠道提供资金8592万元。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三省受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改善了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三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对72.96万户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农房重建贷款154.61亿元,分别占银行业机构贷款户数和金额的95%和93%。
因地制宜确定对口援建方案
翻看“全国对口援建四川省8个重灾县级联社恢复重建项目表”,各省信用联社对口援建四川省各县级农信社的规划项目数、投资额、已到位资金、工程累计开工数量一目了然。从江苏省信用联社援建情况介绍一栏中可以看到,江苏省信用联社共筹集援建资金2340万元,并计划于2010年5月底完成绵竹地区20个农信社营业网点重建工作。
“之所以能有详尽的援建方案,缘于灾后重建初期对绵竹市农信社的详细调研,包括项目的规划、选址、设计方案、报建和招标工作。”江苏省信用联社主任王明津介绍道。据了解,由江苏省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对口援建的绵竹市土门农信社营业办公大楼已竣工。此外,绵竹市农信社辖内还有11个网点计划于今年11月开工。
除了江苏省信用联社外,对口援建汶川农信社的广东省信用联社为了确保对口援建工作有序进行,与四川省联社、汶川农信社相继签订了三方协议。根据协议,广东省信用联社负责捐赠款项的筹集、划拨及财务监督;汶川农信社负责灾后重建的工程立项、质量和标准控制以及组织施工建设等;四川省信用联社负责重建工程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灵活多样完成援建任务
当援建方案确定后,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了援建进度。
“除了‘输血’还应当‘造血’。江苏省信用联社还在今年6月向绵竹市农信社派出了12名业务骨干,分配到该市6家基层法人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王明津说。
据介绍,在对口援建期间,江苏省信用联社还为绵竹市农信社恢复重建、加快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援助,主要形式是为绵竹市农信社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进行培训。
“今年6月,我们还派了10名员工去江苏省信用联社‘取经’,向他们学习内部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的技巧。”绵竹市农信社主任罗德贵特别向记者强调,江苏省联社的营销经验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一年时间里,绵竹市农信社共发放“蜀信卡”数量为28000张,而今年6月凭借江苏省联社的营销经验,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绵竹农信社发放了56000张“蜀信卡”,发卡数量是去年一年的两倍!发卡余额达3.5亿元。
广东省信用联社则定期与汶川农信社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汶川农信社已分批派出员工到广东省信用联社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经营管理技术。
从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口援建的不同形式可以看出,部分信用联社采取了统一协调辖内机构、统一集中捐赠资金、统一规划援助项目的办法。除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外,营业用房、办公设备、技术援助也成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援助的方式之一。此外,各省级联社还与当地省政府沟通,将受援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恢复重建纳入该省的对口援建规划,江苏省信用联社对口援建计划已纳入该省第三批援建项目。
再接再厉加大援建力度
多样化的援建方式既突出了援建重点,保证了资金的使用,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进度,减轻了重建负担。
在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政府建立担保资金、全额担保的前提下,三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承担了支持困难农户农房重建的主要任务。截至今年9月末,三省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向19.1万户困难农户发放贷款35.9亿元。目前三省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已完工516个,占规划重建项目的37%。
行业内对口援建在支持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重建进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此,银监会号召各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首先是坚持自愿,量力而行,尽可能加大资金援助力度;其次是突出重点,急用先行。各援助省市对口援助的重点要放在帮助受援县解决部分重建资金缺口上,要根据受援机构重建投资实际需要,帮助匹配部分重建资金,做到因地制宜;第三是形式灵活,讲求实效。在组织协调和支援方式上,尽可能地将受援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恢复重建纳入对口援建重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