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心声

普及经济知识很及时

  统计数据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日报》推出的“如何读懂中国经济”系列报道对读者关心的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并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最新统计数据读懂我国经济,使统计数据成为认识国民经济的有效途径,很有看头。如10月23日刊登的首篇《如何认识前三季度GDP增长7.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对“GDP的含义是什么”、“7.7%的GDP说明了什么”、“7.7%是怎么核算出来的”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释,并对比前三季度的数据,全国GDP呈现了逐季加快的局面。这表明,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而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说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只要我们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相信GDP增速全年保8%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 青)

农机化发展大有潜力

  《经济日报》10月22日《新农村·对话》专栏刊登的《为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一文,邀请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与来自地方的领导、企业管理者、农机手代表共同探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题,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多,通过机械化可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把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又稳定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通过跨区作业有效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我个人认为,农机化发展要通过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以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傅 超)

用电量分析提振经济回暖信心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日报》10月27日刊登的《如何看待用电量连续正增长》一文剖析深刻,内容扎实,有指导意义。报道说,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幅年内首次回升至两位数,达到10.24%,是继6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实现正增长,且增速逐月加快。前几个月用电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说明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内需。但报道说9月份各区域用电量增长更为均衡,东部地区用电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速。这说明外贸出口形势有所缓解,是一个很可喜的变化。用电量数据回升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工业经济回暖,尤其是重工业增长加快所致,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回升向好的势头已经得到巩固。这篇报道让我们备受鼓舞,提振了发展信心。

   (安徽省巢湖日报社 张传发)

网友留言@中经网

  当前,部分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已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抑制产能过剩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一文透彻地给网友分析了这一现象。对产能过剩企业,有些需要通过市场方式退出,有些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来淘汰落后产能,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杨 月

  《央企业绩如何实现科学考核》一文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实现稳健经营,优化结构上水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回升的势头日趋明显。为了防止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盲目扩张,进一步完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正当其时。          胡 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