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周末-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访随想
让杨柳青年画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马洪超

  如今的杨柳青年画艺人深深的懂得,年画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一项集体工程,它穿越了历史的纵深,凝结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心血,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完整地传承发展下去。

  霍庆有30多岁才开始用心学做年画,就是凭借着这股责任和韧劲,他一路走了下来,成为杨柳青年画制作的行家里手。采访中,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对得起祖宗”。可以说,这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已经化为了杨柳青年画艺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他们自己在劳作着,同时又在思考培养人才的问题,努力让这一传统工艺为后来人看到、学到、用到。

  长期以来形成的互帮互助的友好传统,使年画艺人们在今天联系更加紧密。不管是霍家兄弟还是张家兄弟,还是其他的年画艺人之间,他们总能和睦相处,碰到难题一起切磋,遇到大计共同规划。霍庆顺老人对记者讲,杨柳青年画制作的5大程序,一个人在一生之中做好、做精一两个就很不错了,要想出精品就得靠大家巧妙地分工配合。另外,流传至今的任何一块老版的最终定样,也是经过了很多人、很多年的反复修改,包含着众多艺人的汗水与智慧。

  杨柳青年画艺人们是乐观的。每一次构图、刻版、彩绘,甚至印刷、装裱,他们都会加入新的灵感与创造。采访中的每一位艺人都告诉记者,今天的人们更加钟爱杨柳青年画传统的“木版味”,越往后,这种传统“味”的需要就会越强烈。木版味和人工彩绘就是杨柳青年画的魂,只要魂不丢,杨柳青年画就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