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周末-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3
在墨香画影里描绘新图景
本报记者 马洪超 武自然
  杨柳青年画的造型充满艺术魅力。
  雕刻木版。
杨柳青明清文化一条街。
印制墨线版。
  霍庆有的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
  让霍庆有引以为傲的古年画雕版。

  作为我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艺术的精华,形成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亲切感人的独特风格。杨柳青年画的制作,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味、木味,又有人工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韵味。而今,杨柳青年画已不再仅仅是过年时候用的粘贴画,作为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为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和收藏。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古镇杨柳青,寻访杨柳青年画艺人和保护者,倾听他们讲述杨柳青年画的沧桑往事,现场饱览年画制作的过程,共叙年画美好的未来。

古时杨柳青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过人民政府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木版年画又获得了新生。”  

  天津市西青区的杨柳青镇,以京杭大运河边的杨柳依依而得名,以杨柳青年画而闻名。

  提起杨柳青年画,人们立刻想起的就是年画中那个手持莲花、紧抱红色大鲤鱼的胖娃娃。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杨柳青年画中的“连年有余”等图案已经成为“一种众所公认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符号”。

  据考证,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明代京杭大运河的重新疏通和南北漕运的兴起,使当时的杨柳青镇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等也随着水运到了北方。这时,杨柳青镇周边地区的木版年画艺人纷纷迁居杨柳青,制作年画,发展业务。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合雕版,这为年画制作提供了可靠的版材保证。于是,杨柳青木版年画随即兴起,影响不断扩大。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达到了鼎盛。当时最负盛名的杨柳青年画画师戴廉增,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了京城第一家杨柳青年画店,杨柳青年画由此名满京畿。同时,在杨柳青镇,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达百万幅之多。杨柳青全镇及附近的30多个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各地客商络绎不绝。

  在清代中叶,杨柳青木版年画形成了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两大派。清末,又出现了集二者之长的霍家。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过人民政府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木版年画又获得了新生。”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局副局长刘金义告诉记者。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工作人员对杨柳青年画进行了专门调查,并很快给镇上仅存的一家年画作坊寄来了500元钱,为保存老版提供了可靠资金。1953年,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韩春荣、霍玉棠等6位老艺人组成“杨柳青年画生产互助组”,恢复了年画生产。1956年,“杨柳青镇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组”成立,中央领导同志前来视察,全国各地专业画家、国际友人不断前来调研和参观,画社影响逐渐扩大。1958年,杨柳青镇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组和天津荣宝斋合并,成立“天津杨柳青画店”,后更名为“天津杨柳青画社”。画社的成立,使杨柳青木版年画成为我国最早被国家以成立专业性经营单位的方式予以保护的艺术种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杨柳青年画的抢救、保护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2004年,杨柳青年画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杨柳青画社被命名为天津老字号,成为天津标志性品牌商铺……据统计,天津杨柳青画社现存年画古版6000多块,明代以来的年画样品1万余张,其中彩色年画700种,计4000多张,线描坯子2000多种,计6000多张。

  在杨柳青镇古运河边的世纪新苑小区,记者见到了霍玉棠之子、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古一张画店的负责人霍庆有。提起往事,年近花甲的霍庆有仍有些激动,“那是1960年的农历正月初二,周恩来总理来到了杨柳青画社,亲切地和我父亲霍玉棠等人交谈,并同大家合影。周总理问我父亲画社里还有什么困难,我父亲说有一种叫‘藤黄’的颜料买不到。没想到周总理回去之后,很快给画社寄来了藤黄。”

  “最近这些年,国家对杨柳青年画越来越重视了,我们这些干了一辈子年画的老艺人还被国家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让人感动啊!”霍庆有连连感慨道。

  这些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快,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给杨柳青年画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一些新版的年画一经制作上市,立刻受到百姓和商家的欢迎,销售行情十分看好。

  据刘金义介绍,现在,杨柳青镇的年画作坊已经有50多家,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年营业额达2500万元,生产制作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最大的特点

木版套印加手工彩绘

  “人工彩绘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区别于其他地方年画的最重要的特点。”张克强说,“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学问,这也是几百年以来杨柳青年画艺人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财富。”

  在流经杨柳青镇的京杭大运河畔,新建有杨柳青明清文化一条街,这里木版年画店铺林立,户户画样高悬,客商游人络绎不绝。

  当记者走进玉成号画庄,店主人霍庆顺老人正在全神贯注地雕刻木版。霍庆顺是霍玉棠的长子,霍庆有的大哥,也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沿

用父亲创下的“玉成号”,他成立了“玉成号画庄”。

  “杨柳青年画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过程可大致分为勾、刻、印、绘、裱五大程序。我现在就是在做‘刻’这个程序,这之前还有一个‘勾’。”霍庆顺指着木版向记者解释道。

  “勾,就是勾勒线条,它又可以分为构思创意、绘图定稿、线描3个步骤。在创作一幅新作品时,必须得考虑创作的题材内容、群众的阅读习惯,还要考虑好画面中人物的主次关系、场景的处理等,这就是构思创意。在这之后,就可以把头脑中预想的画面,在较软的‘燕皮纸’或较薄的生宣纸上绘图成稿。”

  据霍庆顺介绍,杨柳青年画是用线条来造型的,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强弱、轻重缓急、浓淡干湿、转折顿挫是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虚实、明暗、动静的,意在形成一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所以一定要把线描好。线描结束后,把描好的纸稿反贴在已经涂满浆糊的版上,再将纸压平,并用毛刷在纸背上打,使毛刷的毛刺纸,把纸和版紧密地粘在一起。等干透之后,将纸上层的膜擦去,只留下很薄的一层纸膜附在版上,这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反面的画稿。

  “下一步就是‘刻’了。”霍庆顺拿起桌案上正在刻的版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木料,它是杜梨木。杨柳青这一带盛产杜梨树,杜梨树成材慢,结的梨很小,更多的养分长在了树干上,所以它的木材很结实,而且木材结构比较紧密细腻,硬中有软,还耐磨,非常适合刻版。刻的时候,要先刻内线,再刻外线。要注意不要刻得太足,一定要留有余地,以备修改。”勾刻之后,就进入印、绘程序。

  在杨柳青年画馆的艺德成画庄,记者目睹了手工印刷的过程。艺德成画庄是一个两进式的大院子,一前一后都是四合院,高高耸立的大树给铺着青砖的地面带来片片荫凉。在艺德成画庄的负责人、“年画张”两兄弟之一的张克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后院的工作室。

  在房门口,一张桌案上面放着一瓶墨、一只墨碟、一把墨刷子和一块“连年有余”的墨线木版,桌案一侧是固定好了的宣纸夹子。据张克强介绍,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印刷用纸一般是连史纸或宣纸。要在固定的印刷案子上把纸的一端压牢,先刷主版,也就是墨线版,之后再依次印浅色版到深色版。

  只见张克强右手握起墨刷子,在墨碟里沾了沾墨,便在墨线版上来回刷了起来。“一定要充分着墨,让每一个线条都能附上墨,这样印出来的线条才会清晰有劲。”张克强说。刷完墨后,他从纸夹子上翻过一张宣纸,放平,对齐,便用干净的毛刷子在宣纸背面反复刷,使宣纸尽可能多地吸收版线上的墨。感觉可以了,张克强把印好的宣纸从墨线版上揭起来,仔细地端详了一下,“印得还行!”

  这时,他指了指玻璃柜一侧的套色

版,“按同样的道理,再继续印套色版,从浅色版到深色版按顺序套印。套印之后,这张宣纸并没有全是彩色,仍有空白处,这还是‘画坯子’,还得走下一步程序,也就是人工彩绘。”

  “人工彩绘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区别于其他地方年画的最重要的特点。”张克强说,“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学问,这也是几百年以来杨柳青年画艺人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财富。”

  走进正堂的彩绘工作室,这是三间屋大小、没有隔断的仿古起脊瓦房,只见10多位画工正在“画门子”前对“画坯子”进行彩绘上色,他们或坐,或立,或着笔,或端详,完全沉浸在年画艺术创作的美妙想象之中。

  “画门子”也是杨柳青年画艺人的一大创造。据说一开始的时候,年画并不是在“画门子”上画,而是在墙上画的,可是一旦画多了,屋里就没有这么多的墙壁可用,这时艺人们就拿着画在屋里屋外转悠,突然看见门闲着,就贴在门上继续画。等家里的门也不够用的时候,就有聪明的艺人把多扇门板合在一起共用一个门柱,制成了“画门子”,这样就可以贴更多的画了。

  杨柳青木版年画,从绘制风格来说,可以分粗笔写意(粗活)和工笔金活(细活)两种。其中,粗活只需要大面刷染,所以又被称为“卫抹子”;细活则多出自熟练女工之手,画工十分精致细腻,仅开脸出相子工序,就需要润染、画眉、点唇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现在,杨柳青年画日益追求精致,不断向高端精品发展,所以大多都是细活了。

  细活的要求很严格,有很多细致之处必须得注意。比如在调颜色的时候,尽量一次多调一些,这样就避免了再次调色颜色浓度不一致。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开脸也很有特点。据张克强介绍,杨柳青年画娃娃画的“娃娃脸”是被画工用特制的笔“拧”出来的。画工先在准备好的小瓷碟里放下少量含净水的棉花,之后用扁头笔的一边蘸好色,用另一边蘸棉花里面的水,以蘸色的一边为圆心、带水的一边为外围,用大拇指和中指搓动笔杆,使笔很快转动,进行“斡染”。最多能转3次,使脸色红润而又不能太深。落笔的时候,要先落蘸水的一边;抬笔的时候,要先抬蘸色的一边,以避免硬茬的出现。

  彩绘完毕,把年画从“画门子“上揭下来就可以装裱了。以前的年画多是用来过节的,很少装裱。现在则不同,多数人买画是为了收藏或赠送他人。

  杨柳青年画业协会会长、古柳祥画庄经理李艳成告诉记者,很多大的宾馆、饭店都拿杨柳青年画来装饰门面。也有很多人,特别是留学生,买年画带回去送给亲戚朋友。“文化礼品有档次,有品位!”

传承年画技艺

最重要的是培养后继人才

  “现在国家把杨柳青年画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这对杨柳青年画的传承是一件大好事。”

  霍庆有是在1982年下定决心振兴杨柳青年画的。这一年,霍庆有的父亲霍玉棠去世,弥留之际的父亲对祖辈传下来的年画仍念念不忘,这深深触动了霍庆有。于是,之前没怎么像样学过年画的他开始学习作画。勾线3年,刻版5年,在画门子前一站就是20多年。寒去暑来,花开花落,杨柳青年画在霍庆有的手里又活了。现在的霍庆有成了杨柳青镇惟一一个完全掌握勾、刻、印、绘、裱5大程序的人,在年画界大有名气。

  霍庆有还对年画古版格外珍惜和重视,“不论是到北京还是其他地方,我都会到文物市场去逛逛,遇到有价值的年画古版就买下来。”霍庆有说。经过多年的走村串巷、异地求访,霍庆有手中的年画古版和旧时年画也渐渐多了起来。几年前,他把自家的3层住宅改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

  走进霍庆有的“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层的年画工作室,在这里可以完整地欣赏到勾、刻、印、绘、裱5大程序,不懂杨柳青年画制作过程的人在这里呆上一晌,就知道杨柳青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了。在通向二层的楼梯一侧,墙面上错落有致地挂满了画好的年画,装裱完毕后装进玻璃镜框加以保护。进入二层的客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大厅桌案上放着的几块木版。

  霍庆有介绍其中的一块说:“这一块是家谱版,是3块木版合一的,也是反正面的,它印出来的一张家谱表就可以填28代人。”

  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家庭博物馆?霍庆有长期以来就有这样一个心愿:让更多的后来人看到、学到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工艺,把杨柳青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作为玉成号的传人,一要对得起祖宗,二要对得起子孙。”

  最近几年,霍庆有心里一直惦着一件事,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贴年画的习俗在逐步消失,新的工艺品在不断出现。杨柳青年画还能不能传下去?霍庆有对年画的传承与教授首先在他儿子霍树林身上开启。

  霍庆有的儿子霍树林现在已经掌握了5大程序的3个,“学得还算上心。”霍庆有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现在,在霍庆有的古一张画店,有7个学徒正在跟他学艺作画。

  “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不过,现在的孩子好动,性子还得磨一磨。等懂得了制作年画也是一项事业,他们就容易坐下来了。”霍庆有说,“现在国家把杨柳青年画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这对杨柳青年画的传承是一件大好事。”

  其实,西青区人民政府这些年也在思考着杨柳青年画后继人才的培养问题。为此,西青区专门启动了杨柳青年画复兴工程,2003年建立了杨柳青年画馆,2005年成立了杨柳青年画业协会,并把杨柳青年画列入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2004年,西青区文化局、教育局联合西青电大,开办了“杨柳青年画大专班”,对2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化培训。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在从事杨柳青年画的生产制作,有些学生还有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这都为杨柳青年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

  刘金义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买杨柳青年画的人,就是冲杨柳青年画的木版线条和人工彩绘来的,只要今后制作工序不变,杨柳青年画的市场空间还大得很!”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