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高会上的收获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屈 拓

  11月2日凌晨1点,刘乾仓约上七八位村民,摸黑从村里出发去陕西杨凌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

  刘乾仓今年50岁出头,是陕西渭南澄城县刘家洼乡刘家洼村人。他说,“家里种了些苹果和西瓜,每年能挣1万多元,可我寻思着产量还能再提高一些。”听到要举办农高会的消息后,刘乾仓兴奋得两晚上没睡好觉。

  天刚蒙蒙亮,刘乾仓就赶到杨凌农高会的会场。刘乾仓惊讶地发现,此时门口已经围满了前来参加农高会的农民朋友和各地客商,他们也早早赶来等待着会场开门。

  上午9点整展会开始让观众进场了,刘乾仓抢在最前面直奔实用技术馆。不一会儿他就淹没在抱着树苗、背着大包的人群里。白水的苹果,灞桥的樱桃,户县的葡萄……刘乾仓伸着脖子,东瞅瞅西看看,见到什么都新鲜。在延安土特产的展位前,他拿起一个苹果看了又看,“同样的品种,咋就长得比咱家的好呢?”

  刘乾仓正仔细向工作人员询问这苹果的种植技术,来自河南省巩义市北山口镇山川村的杨子钦拍了拍刘乾仓肩膀,同他聊起来:“看到些啥新技术信息了?”两个果农像老朋友一样热烈地交谈起来。

  俩人一起在展厅转了一圈,拿到不少的宣传资料。在一家包装制品公司的摊位前,刘乾仓拿起一个包装袋告诉记者,“这种双层的纸夹膜袋,包苹果用既延长保质期又显档次。”

  刘乾仓围着纸夹膜果袋机转了好几圈,敲敲机器的钢板,又看齿轮咬合得是否紧密,“这个机器占地小,技术更先进,价格也不贵,咱考虑进一台。”这时刘乾仓接了个同村村民打来的电话,让他给捎几包抗旱的蔬菜种子。“我们那地方就是缺水干旱,农民都想要些抗旱的新品种。”刘乾仓告诉杨子钦说。

  中午12点,刘乾仓和杨子钦又结识了六七位果农,几个人谈得很热闹,就一起走进了附近一家小饭馆。刘乾仓说,“我刚听葛老六说,他去了国际展馆,看到介绍说,现在能到一些国家买地种,听说买一亩地600多元,去外国种地真是新鲜事!”“还有那些最新的农用机械,比咱用的先进得多了!”听了刘乾仓的介绍,大家都顾不上再吃饭了,迫不及待地直奔农用机械展区。

  在河南洛阳的一家机械公司的展台前,刘乾仓一行人被新一代多功能微耕机吸引。这套机器有选配机具,可以完成起垄、旋耕、除草、培土多种作业。刘乾仓挤上前去用机器松了松土说,“这个东西确实好!要是不来农高会,咱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好设备。”

  刘乾仓又来到推广补贴农业机械产品的展示区,“现在买农用机械国家给补贴,我们就琢磨着买一台好的拖拉机,攒了四五万元了,今天来看看有什么新产品。 

价钱如果合适,我们就直接照着牌子和机型在渭南的农机超市买,方便得很!”刘乾仓说。

  大家围着拖拉机厂家的技术人员问长问短,“好不好驾驶、省油不省油、坏了好不好修……”等到大伙儿意见统一时,已是下午4点了。

  正准备出展馆时,刘乾仓一眼看到了农业机械展区空地上停的两架用于农林作业的小型飞机。他和同伴们凑上前,“真是开了眼界,这飞机得多少钱啊?”“大的直升机400万元,小的固定翼机80万元。”刘乾仓惊叹:“400万,太贵了!”一位农民开玩笑说,“老哥,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没准儿以后我儿子就要学着开飞机种田了。”

  下午5点,刘乾仓依依不舍地离开展馆后,又赶往农业科技书展,准备买一些农业科技书籍。他买了一本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书和几张讲解苹果栽培技术的光碟,“这下我可以回家在电视上学习,等于专家上门给我技术指导了!”刘乾仓说。

  “这趟来得真值当!”走在回家的路上,刘乾仓兴奋地给妻子打电话,“今天我看到不少好东西,学了很多新知识,也长了见识,回去咱好好商量下一步怎么把苹果、西瓜种得更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