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执著的追求 无悔的人生——记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检察官杨竹芳
本报记者 许跃芝
  杨竹芳正在和同事讨论工作(10月23日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 伟摄

  杨竹芳个头不高,43岁的她,圆圆的脸上总挂着和善的微笑……

  认识杨竹芳的人说,她是一个平凡、朴实的人。

  这位被称为“杨大姐”、“检察官妈妈”的人,就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杨竹芳。在21年的职业生涯中,杨竹芳创造出一连串不平凡的业绩:办案1804件,曾创下248件379人的单年办案纪录,最多的一年,平均每个工作日就办结一个案件。更可贵的是杨竹芳同时又创下了“四无”案件纪录:无错案、无超时限案、无违法违纪案、无被举报或投诉案。

(一)

  杨竹芳心里总是绷着一根弦:批准逮捕或不予批准逮捕,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和个人的命运,检察官的责任重大。

  杨竹芳经常说,检察官要对案卷里的每一页负责,因为一个疏忽就可能铸成错误;每个字签下去,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她要求侦监干警承办的每件案件都要办成铁案。

  2006年6月,犯罪嫌疑人刘某私自开厂,招募40余名工人进行服装加工。2007年10月10日凌晨,刘某在尚未支付工人工资及多位供货商货款总计15万余元的情况下逃匿。公安机关以非法经营罪提请西山区人民检察院批捕刘某。

  案件涉及非法经营罪的定性问题。非法经营罪要求非法经营的行为侵犯国家特许专营的行业及特许专营专卖的产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无照经营制衣厂,因资不抵债发不出工资而逃跑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其扰乱市场秩序非法经营获利的情况,没有得到财务账目及证人证言等证据的证实。杨竹芳认真翻阅案卷,对刘某的每一笔债务往来及制衣厂的财务资料按照时间点、债务人、加工产品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和审查。最终认定,刘某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同时对刘某作出了不予批捕的决定,避免了一起错捕案件的发生。

(二)

  杨竹芳常说:“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挽救一个失足少年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社会就多一份和谐。”对待失足少年,杨竹芳的内心总是充满爱,她常面带笑容地帮教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给他们说法律、讲社会、谈人生。

  今年8月18日,在昆明市西山区某重点中学念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小戴和小韩,准备坐出租车回家,可两人身上的钱不够了,两人竟然决定抢点钱再打车。此时正当路人赵某从两人身边走过,小戴和小韩便从后面追上赵某,对赵某搜身并拳打脚踢,两人逃跑时被赶来的警察抓获。

  案件报给杨竹芳后,她发现,两人虽涉嫌的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但是主观恶性较小、有较大的偶然性,并且两人是在校的初中学生刚满15岁。出于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关注,她和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对两人所在的学校和居住的社区进行走访,得知两人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老师及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也很好。杨竹芳建议对两人不予逮捕。

  17岁的大学生姜某因为家庭贫困,协助他人偷了一辆电动单车被警方抓获。杨竹芳了解到,姜某入学交纳的6000元学费是家人东拼西凑来的。此前,他没有任何不良记录。杨竹芳考虑到这些情况,决定对他采取取保候审,并协调学校让该学生回校继续就读。

  杨竹芳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除了自己的儿子之外,又多了许多儿女,他们都亲切地叫我“检察官妈妈”,我喜欢这个称谓,它让我感到自己有无尽的真情,无穷的力量!

(三)

  杨竹芳获得过许多荣誉:2006年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会授予她“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称号;2008年10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杰出典范;2009年5月她被授予“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10月被云南省检察院记了一等功。然而,最让杨竹芳感到温馨的荣誉,是2009年她们家被昆明市妇联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2008年4月5日,杨竹芳的丈夫段建民摔断了4根肋骨。没想到刚刚痊愈,又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车祸,多处受伤,两腿粉碎性骨折。段建民出院后在家休养,生活不能自理。杨竹芳每天6点起床,照顾丈夫,每天上班前,杨竹芳总是很细心地打开电视,倒好开水,做好早点,中午再赶回家中,为丈夫做午饭。晚上不管多苦、多累,她都坚持着为丈夫按摩伤腿。

  即便这样辛苦,杨竹芳也只是在丈夫手术的那天请了半天的假。她实在放不下手里的案子,“如果我请假了,那么应该我负责的案子就要分配给科里其他的同事做,这给本就超负荷工作的同事又加大了工作量,我怎么忍心?”

  21年来,杨竹芳早已习惯了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的加班;习惯了在深夜赶赴现场一线,介入公安机关引导侦查取证;习惯了主动担起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的担子。

  “没有小案子,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凡剥夺他人自由与生命的案件,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大案子。”这是杨竹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从事侦监工作21年始终坚持的执法理念。

  这就是杨竹芳,一个用平凡、朴素、真实来书写无悔人生的人民检察官。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