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着力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本报讯 记者石伟报道: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依托“五缘”优势,积极探索、力求创新,先行先试,不断推动对台各项交流与合作向宽领域、高层次、纵深化方向发展,着力构建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自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五年多来,台商来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共吸引台资项目2000多项,实际利用台资10多亿美元,全省累计利用台资已达140多亿美元。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近年来,福建将这种独具特色的优势归纳为“五缘”,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深”。基于这种紧密的联系和渊源,近年来闽台之间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经贸领域的联系和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现在每年在福建举办的两岸交流活动超过100项;两岸往来更加便捷,“三通”效应持续增加,福建正逐步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的枢纽、货物集散的中心、信息沟通的桥梁。 

  五年多来,以两岸第一个书面协议———“金门协议”、首个台商投资区、首个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首个对台小额贸易点、首个对台渔工劳务输出点、最早招收台湾学生、首个开通福州、厦门港与高雄港之间集装箱班轮海上“试点直航”等等一系列举措为标志,福建在两岸关系上创下了具有突破意义的纪录。 

  两岸经贸交流始终是实现海西战略的重头戏。五年多来,福建着力优化台商投资环境,相继出台了《福建“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以及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性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方式,对台经济合作稳步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形成了互补互惠,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随着闽台贸易的快速发展,台湾已成为福建第一大进口市场、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七大出口市场。从2002年至2008年,闽台贸易额翻了一番以上,累计实现贸易总额599.66亿美元。随着闽台产业对接步伐的加快,台湾产业开始呈现整体性、行业性转移趋势,相继形成了海沧、集美、杏林、马尾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区,台资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石化、汽车、精密仪器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拓展,合作领域由第一、二产业延伸到物流、金融、资讯、教育等第三产业,形成了行业整体性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的趋势。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是海西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定位。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在规划和制定诸多旨在配套和落实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省委书记卢展工说,《意见》把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作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并在对台经贸、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赋予福建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我们将在突出先行、紧扣先试上求突破,着力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积极构筑前沿平台,争取在一些领域率先取得更大进展和提升,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图为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