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科技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物联网:构建物物相联的“桥梁”
本报记者 任 意

  当第一次听到“物联网”这个名词时,不少人会以为说者口误。而现在,物联网这一新生事物正向我们走来。

  据专家介绍,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被提出了,定义也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便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实质是利用RFID等识别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也就是说,物联网将以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电子标签组成的网络,让人和物品以及物品之间能够彼此进行交流。

  毋庸置疑,RFID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异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它使得物品能够“开口说话”。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很多专家断言,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之比将达到30∶1,仅仅是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达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坐在办公室里,你就可以通过网络遥控打开家里的窗户透气,还可以在到家之前就操作电饭锅煮饭,查看家中的宠物;当然,医院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监控你的健康情况,并随时提醒你及时就医;工厂可以随时统计它的原料、库存、销售等信息……

  这就是物联网将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改变,当然这些仅仅是沧海一粟,它的应用还将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各个领域。

  总之,通过物联网,人类就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这个网络真正架构起来以后,人们就拥有了通过虚拟网络控制现实世界的“遥控器”,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乃至娱乐、教育、社交等方方面面都将以崭新的方式进行。

  在世界各国,物联网目前还处在研究和示范应用阶段,一些关键技术还在研发过程中。目前,主要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绿色农业和工业监测等行业应用,针对家庭的还仅限于健康监测和智能家居等方面。

  相关专家认为,实现物联网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我突破与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刚开始肯定会遇到阻力和困难,但只要坚定不移地去创新、实践,就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即物联网)研究,与发达国家同步。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占得先机,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的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2009年,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分布在浦东机场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的道路上,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对安全情况做出分析判断。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