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和万事兴———济南军区平阴综合仓库创建和谐营区纪实
本报记者 初志英 通讯员 张君龙 黄书波
  仓库官兵正在保养设备。     黄书波摄

  与大多数驻守山区的部队相比,分散在60平方公里山区的济南军区平阴综合仓库,在转业安置、家属随军就业、小孩上学等问题上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近几年来,考学出去的战士纷纷打报告请求分回仓库,调到城市的干部纷纷要求调回仓库,外单位同志也慕名要求调进仓库。问他们图啥?仓库官兵说,就图干工作的好环境。

  2007年老兵退伍前,仓库党委为保管队支部上报的选改士官名单举行会议。士官名额只有一个,上报的名单却是两人:一人民主评议优秀率达95%,另一人只有32%。

  仓库主任李清富和政委刘庆华清楚,评议优秀率不高的战士,是上级首长秘书的亲朋。保管队不敢得罪上级领导,又不愿放弃一名优秀的士兵,无奈把两人都报了上来。仓库党委没有责怪保管队支部的“圆滑”,6名常委投票,一致同意把民主评议得分高的战士选为士官。

  在仓库的全面建设中,仓库党委始终心里装着官兵,坚持情为兵所系、利为兵所谋、权为兵所用。

  仓库7个基层单位驻守在17个执勤点上,吃水一直是困扰官兵的难题。尤其是建在山腰上的哨所,战士们只能靠抬水保障日常生活,洗澡则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2007年4月,仓库党委投入40多万元,下决心解决这个老大难。50多天时间里,6名常委和官兵们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打井、挖沟、安装水管,终于把甘甜的泉水引到了每一个营区和哨所。

  随后,仓库党委又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对基层哨所、食堂、浴室、宿舍进行了整修改建,为每个基层单位建起了配套齐全的俱乐部,为每个哨所配置了电脑和学习桌椅。为激发官兵的学习热情,仓库党委还规定,对获得自考文凭的官兵,报销70%的学费。

  实打实的举措获得了丰硕的回报。3年来,平阴仓库有两名官兵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有4名战士考上了军校,40多名官兵获得自考本科文凭。仓库的全面建设也不断上台阶,连续两年被济南军区联勤部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2007年麦收的时候,驻地村民发现,平阴仓库的官兵们又开始帮助困难群众抢收小麦。平阴仓库与11个自然村相连,前些年,有的村民把庄稼种到了仓库附近,影响了仓库安全,几经交涉无果。

  “军队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支持。”2007年初,仓库党委形成共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群众侵占了部队的利益,就和群众产生隔阂”。4个基层支部迅速动员,25个学雷锋小组在当年麦收的时候,走进了群众的麦田。西山村村民李胜金腿脚不便,妻子患病卧床,子女又在外打工,若不是部队官兵们及时帮忙抢收,他家的几亩小麦就要烂在地里。 

  群众的困难就是子弟兵的困难。从修路、植树、抗旱到照顾孤寡老人,哪里群众需要,哪里就有仓库部队官兵的身影。

  2009年3月,驻地附近遭遇大旱,不仅地里的小麦快要枯死,棉花和地瓜也因为缺水无法下种。仓库紧急调用1台消防车和2台水罐车为群众运水,100多名官兵放弃休息,帮助30多户缺少劳动力的群众抬水浇地,抢种了棉花和地瓜。

  对官兵们的无私帮助,丁泉村70多岁的“五保户”李德才感慨最深。每到休息日,官兵们都会到老人家里,帮助打扫院子,洗衣服被褥。每到过节时,官兵都会送去生活必需品,送去零花钱。就连老人家里的电费,也是官兵们代交。

  仓库官兵在帮助驻地群众的同时,也得到了驻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平阴县交通局专门拨款20万元,修建了仓库出口连接附近公路的“军民路”;平阴县教育局协调驻地高中,解决了仓库干部子女的上学问题;仓库划定军事禁区时,原来占地的村民不仅退还了坡地,而且还主动帮助官兵打桩架设铁丝网。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