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数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读懂中国经济 ④
如何看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 宋跃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及时采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应对,并收到了积极的成效。今年1至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89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含义、数据的产生过程等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做一解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从指标概念上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一定时间内全社会各种流通渠道与环节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于最终消费的实物商品总额,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也包括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的商品。

  该指标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主要是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即从商品流通环节入手,来观察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变化情况。

  消费和消费品作为经济学概念,其内涵是很清楚的,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财富以满足生活消费的过程,消费品则是指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是相对于生产资料而言。但是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消费行为与消费品往往很难简单而清晰地界定,比如汽油、木材、食盐等商品分类很清楚,但在确定其最终消费用途时,就很难了;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包括了属于居民建房的建筑材料,没有包括居民自产自用产品,例如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等;更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包括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消费。因此,该指标并不能完整、准确反映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实物商品消费情况,更不能等同于最终消费需求来使用。

  用来全面反映最终消费需求(包括实物商品消费与服务商品消费)状况的最好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最终消费指标或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集团消费支出。由于现阶段,实物商品消费在我国消费中仍占有很大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比较一致,相关系数高达99.8%,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可以用来反映我国消费的走势情况,同时也反映消费品市场的冷热状况,还可以作为观察经济景气状况的指标。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月度统计,是惟一能够按月度来反映消费方面变化的指标,所以长期以来各方面都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观察消费需求走势变化和消费品市场冷热状况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是怎样产生的

  2007年以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是通过层层叠加汇总、上报综合数据的方式加工整理得到的。从2007年起,国家统计局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调查方法与组织方式进行了改革,逐步形成了“联网直报、超级汇总、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即:对5000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施国家级联网直报,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接收、处理这些企业统计报表;对13万多家一定规模以上的大企业(单位)(即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由各级地方统计局收集,并上报分企业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直接对这些企业数据进行超级汇总;对140多万家小企业和2700多万个体户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按月环比系数推算总体的方法。首先将县(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分层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区)作为省级的样本县,然后在样本县内将小企业和个体户分八个域分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和个体户作为样本单位(全国共抽取10.5万个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据此推估总体数值;对不属于或不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中发生的消费品零售活动,比如邮电局售卖的报刊杂志与纪念品以及火车餐车提供的餐饮食品等,则采用重点调查或利用行政记录采取推估算的方法取得零售额数据。

为什么今年以来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分析其原因,这里面既有支撑消费增长的基础因素(包括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已达新阶段和过去几年财富积累两个方面),也有短期推动的新增因素,还有消费自身特有的刚性因素。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积极有效。

  (一)支撑消费需求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因素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财富的积累已达一定规模,逐步进入释放期。2008年末,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1万多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空前的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3000美元,进入了消费活跃和稳定增长阶段。

  2、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和产品升级换代,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市场处于常买常新、销售处于不断增加状态。

  3、新增人口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带来刚性需求。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新增人口每年都在1200万人以上,城镇人口比重超过45%。据测算,每年因人口规模扩大及结构变化,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至少在1个百分点以上。

  4、社会集团消费在增长。经济的发展使得公务或商务活动不断增加,社会集团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也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的一个因素。

  (二)今年以来推动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因素

  1、国家政策措施效果明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成为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首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直接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一定程度解除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稳定大宗和热点消费商品,有力促进了相关商品销售。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城乡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强了消费者信心,从而有效地阻止了我国消费品市场趋冷的走势。

  2、大宗商品拉动作用突出。汽车是今年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全国共销售汽车966万辆,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34.2%;全国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4.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活跃了农村市场,而且带动家电销售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83万台,实现销售额388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另外,随着商品房销售的快速增长,相关商品销售也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家具、建筑装潢材料零售额分别增长32.3%和21.1%,同比加快4.3个和16.8个百分点。

  3、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应对危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商家普遍开展了长时间、大范围、多形式的促销活动,一些外贸企业为了缓解外需不足,也通过举办外贸大集等形式大力开辟国内市场。

为什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一些生产、生活指标有偏差

  1、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仅包括商品消费支出,也包括服务消费支出,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包括商品消费。目前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已经超过30%,而服务消费支出弹性较大,商品消费支出弹性相对较小。在压缩消费支出时,人们一般是压缩服务消费,商品消费支出相对稳定。

  2、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是人均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总量概念,还包括人口数量增加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特别是还包括社会集团的消费支出。经测算,每年因人口数量的绝对增加及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拉动零售额增长至少在1个百分点以上。

  3、当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收入走势不一定完全吻合。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密切相关,但消费的增长不仅取决于本期收入,也与以前收入、预期收入、储蓄存款密切相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还具有一定的刚性与滞后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受人口增长、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基本公共消费需求等因素影响外,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由于经济的波动往往先从生产、建设领域开始,进而才能影响到消费领域,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动往往滞后于生产、建设等统计指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