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嘉兴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与会并进行实地考察。他强调,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浙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农村消费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浙江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的重大举措。
会上,加快建设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嘉兴样本”,引起了与会的浙江各县市党政领导的关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说,在农村住房改造过程中,嘉兴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运用多种方式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嘉兴正着力打造成为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先行地。
创新思路 破解难题
一边是整齐的欧式小洋楼,一边是破旧漏风的黄泥砖瓦房,镇东进村农民徐志民决定要把家安到镇上来。嘉兴市政府采取“两分两换”进行农房改造集聚的政策,让他终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嘉兴地处平原水网地带,长期以来农村房屋沿河、沿路、沿田而建,居住散乱,全市60多万农户,现分布于13111个自然村。尽管全市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降至5%,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但在220万农村人口中,仍有9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造成公共服务配套难、环境治理难、资源利用效率低。
今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从今年起至2012年要让百万农民住进新房。因为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没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没有经济与社会的同步转型,更没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然而,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加快建设现代化市镇和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如何更好地走出一条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拓空间的新路子?一直是一个难题。作为浙江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市,嘉兴创造性地提出“两分两换”的办法,难题由此破解。
何为“两分两换”?陈德荣说,就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使用权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成为嘉兴快速、大规模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有力制度保障。
村民徐志民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他家里有5亩多承包田和一幢上世纪80年代建的楼房,按照“两分两换”的政策,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在镇上拿总面积相同的公寓房;二是只拿一套或两套房子,余下面积拿镇里统一建造的标准厂房;三是可以选择货币安置。“经过与家人商量,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一下就增值了50万元。”徐志民说。而徐志民家的老房拆除后,宅基地将被复垦为耕地,家里承包的农田则被流转给镇里的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每年能收到租金4000多元。如果流转期限超过10年,徐志民和家人还可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参保。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通过“两分两换”,嘉兴市13个试点镇(街道)农村建设用地节地率均超50%,年均可节地1万多亩;按公寓房安置测算,通过宅基地置换,每个农户平均资产将由15万元增加到60万元。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嘉兴以“两分两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使土地集约节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值得浙江其他地区借鉴。
多方共赢的有益尝试
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对农房改造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和评价:“农房改造集聚决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房,而是推进嘉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两分两换’破解了城乡之间在住房权属上的二元制度,实现了村庄布局科学化、村民居住社区化、农房产权合法化、农业生产规模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速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将农村住房改造与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嘉兴市农房改造的重要做法。为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建设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嘉兴市坚持规划先行,编制“1+X”村镇布局规划,即一个新市镇镇区加上不超过镇所属行政村数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能有效改变农户的人居环境,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在嘉善县姚庄镇一个规划面积达0.98平方公里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内,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嘉兴通过拆迁、搬迁、中心村建设等形式,共建成各类农民居住小区245个,改造农房近10万户,8.5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到今年7月底,13个试点镇已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4.82万亩,约占全市流转总数的10.9%;累计成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77家,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房改造是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推进投资、推动增长的有力、有效举措。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农房改造的用工用料等大多取自当地,对地方经济增长有事半功倍之效。据了解,嘉兴农房改造集聚一期总投资约84.24亿元,预计今年完成50亿元,占嘉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5%。未来十年,按照完成嘉兴全市农房改造集聚的70%至80%(40万至50万户)测算,平均每户投资25万元、带动消费10万元,每年可拉动投资约200亿元,带动消费近80亿元。
此外,13111个农民居住点被规划缩减集聚到48个新市镇和372个新社区,农村整体布局全面优化,农居布点大幅减少,使嘉兴市节省了一大笔道路建设、电网和通信网络的铺设及日常维护等公共服务建设资金,“两分两换”还成为了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催化剂”。
农房改造“以人为本”
7月30日,21个城乡一体社区规划方案、70多种新民居户型设计图,摞成厚厚一叠摆在嘉兴市建委主任陶金根眼前。这些有着坡顶屋、小青瓦、粉墙院落等浓郁江南特色的设计效果图,在经过评选后,可供嘉兴农民免费使用。这些设计图,不但展现了嘉兴市城乡一体新社区的美好蓝图,也是该市农房改造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农民群众是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在农房改造过程中,嘉兴市既注重强化政府主导,更突出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将农房改造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进城了,地没了,收入从哪里来?“两分两换”政策加快了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将农村宅基地、承包地转化为农民的现实资产和创业创新的资本。农户搬迁集聚后,每户平均资产有望由15万元增加到60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加上住房出租、入股参与产业和商业用房开发、土地流转金、社保补贴等,农民将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考虑到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嘉兴市紧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平等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将“两分两换”中自愿全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纳入享受就业政策对象,13个试点镇也因地制宜给出了不同的农民就业承诺:在余新镇,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200元补贴,镇里负责推荐40至50周岁农民每年每人到农业项目做工100天至150天;七星镇则规定按照16周岁以上的每人补助12000元、16周岁以下的每人补助4000元的标准进行参保补助。
看病、养老怎么解决?嘉兴市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力争到2010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并轨。
嘉兴市各部门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民心工程中来。市交通局按照早规划、早实施、早见效的要求,积极谋划新市镇、新社区公路的配套建设,改造600公里的农村公路,正在编制的《嘉兴市新市镇、新社区公路建设规划》,将以新社区聚集居民户数为参考标准,配备不同等级的公路,新社区至少配套三级及以上的公路通达,有条件的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进行亮化、美化。金融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嘉善县姚庄镇的新社区建设总投资达4.88亿元,除1064户购新房的村民每户预交了5万元现金外,当地金融部门提供了2.5亿元授信支持,并且为389户拆迁购房户提供3500万元专项建房贷款。
嘉兴的实践表明,农房改造工程正在给农村带来彻底的改变,不仅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农民建房难题,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扩大了农村内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拓展了发展空间。
上图: 嘉兴市通过农房改造建设转变了农民生活方式。
下图: 嘉兴市实施农房改造后建起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