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农村·话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典型案例探析
加快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访江苏省溧阳市委书记韩立明
本报记者 刘 佳 通讯员 孙保忠 

  编者按 公路通,经济兴。江苏省溧阳市通过推行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生态优美,区位独特,是宁杭经济带乃至长三角都市圈中特色鲜明的节点城市。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将城市和乡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将深厚的人文底蕴、旖旎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联系在一起。日前,记者与溧阳市委书记韩立明就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进行了探讨。

  记者: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三农”的重要设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溧阳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韩立明:很长一段时间,溧阳在经济发达的苏南,一直处于“第二方阵”,这不仅因为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也因为交通滞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五件实事”之一后,溧阳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2002年开始,加紧推行农村公路“村村通”,相继投入10.8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591公里,其中2003—2004年的一年多时间内,在没有向农民分摊一分钱的前提下,铺筑农村公路566.8公里,创造了“三年任务不到一年半就完成”的速度,超额完成了江苏省下达的531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溧阳市修建的农村公路标准之高、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得到了江苏省交通厅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溧阳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全市实现了各主要交通节点不到18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全市最偏远的乡村,也实现了10分钟内经四级公路上二级路的目标,溧阳连续5年荣获“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记者:发展农村运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利于民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无疑,溧阳的农村公路建设为大力发展农村运输提供了保障。那么,溧阳如何规范管理、整顿运输市场环境,让农民享受到公路建设带来的好处?

  韩立明:近年来,溧阳市委、市政府把“修好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作为服务农民生活的大事来抓,每年都将农村公路、农村客运设施建设列为政府的惠民实事之一,要求农村公路通到哪里,农村客运就通到哪里,全面铺开了以城区为基础,农村客运站为节点的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当然,此前我们对农村客运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溧阳的农村客运市场曾经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对客运行业实施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以站运分离”为切入点,整合专业客运企业,对路运、客运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运输重新分工。第二步:以收购个体中巴车为着力点,整合个体客运市场,彻底解决个体中巴车无序竞争等难题,并对中长途班线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公车公营。第三步:以公司化改造为突破口,整合城市公共客运市场,对城区出租车进行更新改造,并开通了13条城区公交线,公交网络覆盖城区主干道,形成较为合理、方便的城市公交体系。

  在“三步走”战略实施到位的基础上,从2005年7月起,溧阳又在江苏省率先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投入4300万元,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全市所有镇建成了标准化农村客运站,实行了全省联网售票,建成公交候车亭580个,目前市区到所有建制镇均投放了新型空调公交车,实现了公交通达到每个镇区。至此,一个包括长途汽车、农村客运班车、出租车、城市公交、市镇公交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

  记者: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解决了农民从镇上到市区的问题,但是要做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关键是要让农民从村头到镇上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无缝连接,溧阳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韩立明:较为完善的城乡客运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村到村与村到镇的客运仍是制约农村客运腾飞的“瓶颈”,特别是一些“远、偏、穷”地区群众出行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溧阳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客运“村村通”列为今年的一件重要实事,全面推行农村客运“村村通”,积极探索“1元制”镇村公交新模式。本着先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通过多次调查、反复研究,最后确定实施方案,选择了两个镇为试点,各开辟8条镇村公交线,所有线路全部实行公车公营、无人售票、全程票价“1元制”,发车间隔约十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每条线共发40多个班次,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村民的出行需求,让农民兄弟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城区公交的公益性服务。目前,溧阳市镇村公交已开通18条线路,使全市重点行政村、两个农场、驻溧部队、重点旅游区全部通上镇村小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样,溧阳逐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衔接顺畅、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城区公交、市镇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网络。

  记者:城乡公交是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镇村公交可能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溧阳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韩立明:镇村公交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是一项顺民心利百姓的好事、实事。但镇村公交的公益性票价,使镇村公交不可避免地出现亏损,如何使镇村公交“开得出、开得好、留得住”,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农村客运有它特殊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客流时段性强,落差大,“单趟运输”明显。农忙人少,农闲人多,逢年过节人更多;上午上镇的人多,下乡人多;中午前后下乡的人多,上镇人少,下午上镇的人更少。车厢流动量也小,往镇上开,沿途旅客只上不下;往乡下开,沿途旅客又只下不上。这些规律,导致镇村公交车或拥挤不堪、或空无一人。运力相对浪费,加上高成本、低收入的公交性票价,经营镇村公交线路的企业必然出现一定亏损。在财政上,政府对发展镇村公交给予了大力扶持。《镇村公交实施方案》明确,在购车方面,政府每辆车给予补贴。

  目前,我们又在积极酝酿加大市财政对镇村公交的支持力度,拟将经营性亏损部分由政府给予全额补贴,市财政和审计部门以每季度对各条镇村公交线路的营运成本和经营状况作出的审核结果为依据,按季度发放补贴,以解决镇村公交经营单位的后顾之忧。

  镇村公交与城区公交一样,同属公益性事业,只是主要服务对象不同而已。政府的扶持关系到镇村公交的生存、发展与推广。只要是有利于广大农民的事,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事,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