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农村·话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市领导感言
以发达的交通网络支撑经济发展
韩立明

  溧阳是苏南的“老、山、边”地区。老区,这里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山区、边区,“三山一水六分地”、“鸡鸣三省”是真实的写照。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区。改革开放以来,溧阳深感交通不便带来的种种问题,历届领导班子都将解决群众出行难、商品运输难、信息流动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进入新世纪,溧阳市委、市政府把“修好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每年都将农村公路、农村客运设施建设列为政府的惠民实事之一,集中精力、财力,以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全面拉开了农村公路建设。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服务民生,大力加快农村客运业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溧阳率先开通常州市第一班镇村班车,2005年7月又在江苏省率先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相继开通8条城乡公交线,市到镇实现了公交全覆盖;建设了7个标准化的农村中心客运站,沿线建造公交站亭200余对,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通达水平居全省前列。目前,溧阳又在全省率先试点开通镇村公交班车,构建了城区公交、市镇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网络。

  纵横交叉的发达路网,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资源开发与结构调整,畅通了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的“一村一品”工程能够被溧阳接受、在溧阳振兴、在溧阳开花结果,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路通到哪里,农业科技园、示范区、开发公司就开设到哪里,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进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步子就迈向哪里,从而加速了农民的致富进程。近年来,溧阳市农民年均收入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纵横交叉的发达路网,为构筑溧阳“一湖两山(天目湖、南山竹海、瓦屋山)”大旅游格局、提升旅游业档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进入性是旅游业的第一要素。1591公里的农村公路,如同一条丝线将溧阳南山北岭的景点串联在一起,保证游客进得来,行得畅,玩得好,在溧阳通行无阻。“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旅游业发展成为溧阳的支柱产业,便捷的交通功不可没。

  纵横交叉的发达路网,增强了溧阳在长三角的发展地位和区域优势。地方公路与溧阳境内的宁杭高速、扬(州)溧高速的有机接轨,使溧阳融入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的“两小时经济圈”,由此凸现了溧阳在省际的中心城市地位,为溧阳实现跨越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今后,要将溧阳打造成长三角最宜居宜游的新兴工商花园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江南山水名城、苏浙皖边界重要交通节点枢纽和绿色产业基地,交通建设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