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农村·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亮点 调整产业结构 拓展产业链
特色产业富农家
本报记者 牛瑾 廖国良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洪源镇鸣山新村自然组,只见一幢幢颇有山乡特色的两层民居掩映在绿色中间,偶有一两只白鹭悠闲地在小溪边散着步,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向家家户户门前蜿蜒而去。

  “以前这里只种水稻,一年下来一个人也就2000元的收入。去年,我们鸣山村成了县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县里的扶持下发展起特色产业,种植了西瓜和一些反季节蔬菜。前面大棚里就是‘早春红玉’西瓜,可以从5月份采摘到12月底,收购价最高能有2.6元呢!村民们都说,现在的日子过得甜呢!”说这番话的时候,村干部邹志英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硬道理,生活富裕是硬指标。只有农民富裕了,口袋里有钱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基础和保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浮梁县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按照“县有主业、乡有规模、一村一品、一户一技”的模式,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帮助各试点村培育主导产业,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该县制定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今年财政安排近2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养殖发展。2009年浮梁县的55个省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点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浮梁也借此打出了叫得响名号的三张牌。

茶香飘世界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曲《琵琶行》,让浮梁茶声名远播。为进一步做大做优茶产业,浮梁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找准切入点,扎实抓好茶叶项目的茶园开发,扶持茶叶加工,向着“以茶园基地为依托,产地交易市场为纽带,初精制加工为核心”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浮梁县共有茶园10万亩,其中可采茶园9万亩。以自然的绿色生态、深厚的瓷茶文化、优越的品质特征为支撑,浮梁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依靠品牌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如今,“浮瑶仙芝”、“瑶里崖玉”等浮梁县系列名优茶品牌陆续打开了本地和国内外市场,不仅茶叶卖得火,而且价格也翻了好几番。浮梁县瑶里镇6638户茶农,近年来的种茶年均纯收入达9600元,高的更是多达4万多元;有4000多户茶农脱贫致富,盖了新房,摩托车、农用车、电话、有线电视比比皆是。

  小小茶叶,鼓起了浮梁县农民的“钱袋子”。

瓜果富乡村

  浮梁县这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农业县,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拓宽农民致富门路,通过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瓜果业,培育了一批“杨梅”、“蜜梨”、“草莓”、“西瓜”等瓜果基地,形成了一批“一村一品”村,使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王港乡港口村蔡村小组,潘黎明和付小山是村里的名人。潘黎明是村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会长,他今年种了15亩的吊瓜,算是为村民们探探路。结果今年产了4000斤的吊瓜子,被浙江客商以每斤13元的价格收购,细算下来,一亩地的纯收入有将近2500元。潘黎明说:“吊瓜种起来并不难,有问题还有县里派来的技术员帮我解决,除了第一年的成本高一些,每亩要1000元,等结了子以后就只要很少的钱了。况且,买种子的时候我们就和浙江的厂家签订了收购协议,这个吊瓜子是不愁销路的。以前种田的纯利润一亩也就300元左右,现在可是翻了好几番呢。”付小山来自南昌进贤县,家里种了20多年的葡萄,今年在蔡村小组种了将近50亩葡萄,他是被请来替村民们试点、把关的。付小山告诉记者:“今年葡萄的产量很好,甜度也高,刚一下架就被周边村镇抢光了。”两个人的试点都成功了,明年就将在蔡村小组推广。

  同时,浮梁县在瓜果业发展上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在技术上,县农业部门积极做好培训,根据农时提供技术服务,通过瓜果行业协会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对种植大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并将瓜果种植使用的农机具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各色瓜果,撑足了浮梁县农民的荷包包。

旅游兴百业

  今年,从江西省旅游局传来喜讯,浮梁县全面达到省级旅游强县的各项标准,正式成为江西省第三个旅游强县。围绕“旅游兴县”的思路,浮梁县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为动力,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取得了累累硕果:高岭·瑶里景区荣获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高岭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矿山公园;瑶里荣获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入围中国最美十大古镇……

  随着瑶里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山货生产经营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汪胡村凭着芳香四溢的名优绿茶成为远近闻名的村落,村民80%的收入来自茶叶,不少茶叶公司都在此建立了茶叶基地。

  同时,浮梁县不断加大景区景点保护开发力度。浮梁县对瑶里景区一批特色古址古貌进行了保护性开发,瑶里古镇294栋明清古建筑修旧复旧。浮梁县不断完善景区景点功能设施建设,如在古县衙景区建设了旅游接待中心,并在沿江建成了别具特色的滨江茶楼,斥巨资建设了景瑶旅游公路。另外,该县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浮梁县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茶文化旅游节,内容不断丰富,给慕名而来的旅游团体留下深刻印象。 

  多彩旅游,拓宽了浮梁县农民的致富路。

  题图 掩映在绿色中的鸣山新村自然组。    本报记者 牛 瑾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